此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防范变相代币发行融资(ICO)活动的风险提示称,去年10月,一种“以矿机为核心发行虚拟数字资产”(IMO)的模式开始出现,发行的“虚拟数字资产”包括链克、流量币、BFC积分等,存在风险隐患,值得警惕。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整顿措施加码,意味着我国相关部门对虚拟货币发行、交易的清理整顿再升级。
严管虚拟货币交易
事实上,为打击非法集资、洗钱、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维护金融市场的安全和稳定,我国政府一直对虚拟货币市场保持严监管态势。
去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就明确指出,ICO(Initial Coin Offering的缩写,意为“首次币发行”)行为涉嫌非法集资、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发售代币票券等违法犯罪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应立即停止从事ICO。
在严监管之下,中国绝大部分比特币集中交易平台均宣告关闭,大部分ICO项目完成清退工作。不过,仍有异化的ICO项目面向大众发行代币。
在变相代币发行融资犹存的同时,部分比特币交易平台通过合作、境外设立等关联方式在境外“死灰复燃”,以挂摘牌、点对点等方式继续提供比特币与人民币之间的“场外交易”。这类“场外交易”不受监管,无法保障资金安全,部分平台可能涉嫌虚构资金名目,面临法律风险。
据报道,在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机制下,去年底,央行牵头多部委和多地金融办召开座谈会,对虚拟货币“挖矿”、场外交易等的下一阶段整顿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根据会议安排,将重点清理整顿注册地在境内的场外交易场所或平台(包括以“出海”形式将网站平台设在境外,继续为国内用户提供交易服务)、为场外交易提供担保和清算的服务商、通过线上或线下为大额“点对点”交易提供做市服务的机构或个人等,并屏蔽其设在境外的交易服务网站和APP等。规范、整顿比特币矿场,引导相关企业有序退出。此外,对于为上述场外交易提供支付服务的支付机构,要求自查整改,不得再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支付服务。
与此同时,一份互金整治办“挖矿”处置意见开始流传于网络,文件要求各地整治办上报目前辖内“挖矿”企业有关情况,包括相关企业的基本情况、营收情况、享受优惠情况、环保、安监情况,并要求各地整治办协调辖内有关部门综合采取电价、土地、税收和环保等措施,引导相关企业有序退出。
“挖矿”狂热耗费资源
“挖矿”是对比特币“生产”过程形象的描述。“挖矿”是指通过猜数字求解的方式,猜对即可获得数字货币奖励,主要耗费计算、电力资源。投身热潮的“矿工”们想方设法提升算力,机器采购和运营的高成本让不少人望而却步,由此催生出了一些非法敛财手段。
随着比特币价格暴涨,“挖矿”狂热一度席卷全球,越来越多人投入到“挖矿”中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比特币相当于给使用比特币的每个人发了一个“账簿”(基于区块链技术),“账簿”上记录着比特币的数量。而比特币的数量实质上代表着一种劳动量,这个劳动量就是所谓“挖矿”的过程,所以比特币可以看成“挖矿”这种劳动的计量单位,使用比特币交易其实就是以这种劳动进行交易。
作为一种加密数字货币,比特币的总量只有2100万枚,获得比特币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从市场上买,二就是“挖矿”。由于该密码体系极为复杂,“挖”出一枚比特币的耗电量惊人。比特币数量越来越少,计算所需要的矿机越来越多,甚至是海量,对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大。
据业内人士分析,相关文件中提到的“引导比特币挖矿有序退出”,应该就是指不允许挖矿,监管层认为挖矿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而不产生实质性价值,同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限制虚拟货币各要素市场在中国的发展,从而减少个人和企业参与虚拟货币的投机热情。
比特币价格波动大
除中国外,近一段时间,比特币监管态势在全球其他地方也趋严,印尼、韩国等也在打击比特币交易行为。上个月,韩国政府颁布禁令,不许开设新账户,还要求虚拟货币交易者更改虚拟账户名称,推行实名制。自那以来,韩国监管层将关闭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消息频出。
受到监管政策的影响,比特币价格近期大幅下跌,由最高约17000美元一度下挫至不到9000美元。其他加密货币瑞波币、以太坊、莱特币等也下跌。
随着监管部门对比特币挖矿的监管趋严,挖矿成本激增。全球第四大比特币矿池ViaBTC周五宣布对一些客户增收管理费,由6%大幅增至50%。提价主要针对该公司的S9合同客户,这些客户使用的是据称最先进、效率最高的挖矿硬件S9 Antminer。ViaBTC通过声明表示:“中国的矿产资源日渐稀缺,我们公司的一些长期合伙人面临矿场关闭的危机,这也导致我们的云挖矿系统成本飙升。为了确保云挖矿长期正常运作,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对管理费用进行调整。”
不要盲目跟风炒作
市场人士分析,针对ICO、虚拟货币等,可能将有更清晰、完善的整顿措施落地。“炒币”者应认清虚拟货币的本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不要盲目跟风炒作。
董希淼指出,首先,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没有真金白银作为价值基础,也没有国家信用作为担保,所以比特币价格缺乏内在价值的支撑。其次,比特币的交易模式通常运用杠杆交易,导致价格波动幅度加大,增加了交易风险。第三,由于不同交易平台的比特币价格不同,“玩家”们通常在不同交易平台“高卖低买”,获取价差,增添了比特币“暴涨暴跌”的特性。第四,比特币市场规模有限,币价受人操控,存在庄家。
董希淼认为,虚拟货币对于金融体系的挑战可从短期、长期两个角度分析,“从短期看,虚拟货币对于金融体系的挑战带来了较多的负面影响,比如价格大幅波动带来了交易风险。此外,虚拟货币匿名交易导致其交易纪录难被追踪,为洗钱、贩毒、走私、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渠道。从长期来看,我们应关注虚拟货币发展趋势,以更好地推动金融科技发展。比特币所依托的区块链技术,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优化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能是未来金融科技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报记者 杨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