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临近,市委书记李强日前就城市运行安全综合治理工作进行调研,强调超大城市安全工作至关重要,必须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中。他要求全市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的指示精神落实工作,还特别提到要强化社会参与。
管好一座超大型城市何其之难?月初河南郑州的一场大火,起因又是外墙保温材料着火。当下城市功能和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广泛应用,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大量涌现,城市运行系统日益复杂,安全风险不断增大,没有“绣花”精神,如何能保得平安?像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消防安全……诸多安全都牵系着大家的生命安全和千家万户的财产安全。
公共安全呼唤更为公正、坚强、富于责任的行政系统。但行政管理的力量和半径毕竟有限。安全威胁不是特定的,处处都有可能发生,多一双眼睛,就多一份防范的希望。公众安全自保和保护他人、社会的能力如何唤醒和释放,需要一流行政秩序的有力引导。公众在城市安全管理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好,参与热情高,各种安全防范才有生命力和活力。
城市安全管理需要全民参与,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公共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加强安全公益宣传”“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维护公共安全”。当银行卡和手机相连,当上海的地铁出行日均人数动辄以千万计,当食品安全领域谣言频出……公共安全的建设,的确对公众个体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提出了全新要求。公众的安全防范需要带着“问题意识”和“个人智慧”,通过新技术新手段和相关部门“联手”,才可能变成反应迅速的“神经末梢”。
具有“主人翁意识”的眼睛里才会有责任之光。所谓安全管理全民参与,在单位是员工,在社区是居民,在地铁是乘客,在线上是网民……我们人在申城,身份各异,每天流动着,人流分布随时变化。但你我同在,方能君安我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