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郊野大地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3月2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浦镇的“洋雷锋”忙碌并快乐着
孙云
  前几天,在浦东新区周浦镇“做好事做善事做志愿者 争做新时代活雷锋 ”公益服务活动现场,一名特殊的“洋雷锋”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戴着帆布牛仔帽,穿着利落的连体服,袖子上绣着一面五星红旗,这位“洋雷锋”的打扮与众不同,行事更是特立独行。虽然是一名前外企高管、现创业公司老板,这位数学博士每天却把大量时间花在小区“脏乱差”的地方,随时从口袋里拿出一双厚手套,套在手上就弯腰去捡拾垃圾、修剪树枝……这个特别的“老外”便是租住在周浦镇瑞浦路287弄中虹佳园居民区的唯一一名外籍友人——亨多福。

  每天义务扫小区

  中虹佳园居民区位于周浦的大型动迁房基地内,从2014年开始,在上海工作的德国人亨多福和上海太太就一起租住到了这里。这片动迁房基地虽然简称 “四高小区”,但因为人员庞杂,社区环境的美好指数过去却并不“高”。亨多福说,自己做志愿清洁服务的初衷,就是希望自己的居住环境更美丽,“我经常看到一些居民随手就把垃圾丢在路上、绿化带里;有的居民甚至高空抛物,既危险又影响环境。我出来打扫卫生也是希望居民看到后能爱惜环境、不再乱扔垃圾,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一起维护我们小区的环境。”

  从住进来开始,他就零星地利用休息时间,主动打扫小区公共卫生、修剪绿植,还买来小树苗,种在荒废的绿化带上。去年夏季,亨多福开始自己创业,自己当了老板。工作时间弹性了,正好可以过把义务劳动“瘾”。从那时开始,他每天至少会做一次义务劳动,有时上午干一次,下午还要出门打扫一次。而且,他的口袋里常年揣着手套,随时随地就开始捡垃圾、修树枝。

  在学雷锋活动现场见到一位大妈,记者问她认不认识亨多福。她笑着说:“伲都认识这个老外,一天到晚看见他在小区里干活。我们看见他,都会对他说‘good’‘good’!”居委干部也说,无论刮风下雨他都不缺勤,夏天最热的时候也不例外,早上6时许就在小区里看见他了,晚上6时许,还能见到他。

  本地居民乐当助手

  亨多福的持之以恒让小区面貌有了很大改善,耳濡目染,一些本地居民也向他学习。现在,亨多福已经开始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了。除了常规的打扫道路外, 每天他还有一个重点:今天铲除绿化带的杂草,明天修剪矮小绿化植物;今天的任务是清理15号楼前后的死角,明天修剪20号楼附近的树枝……虽然经常忙得满头大汗,衣衫湿透,手上、腿上还满是蚊虫叮咬和树枝、刺藤刮伤的痕迹,他却依然乐此不疲。

  居民们在他的带领下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志愿服务清扫队。对这些“助手”们,亨多福还言传身教:修剪下来的树枝不能乱堆,要统一集中;玻璃、陶瓷或枯枝败叶要分类,分开放;对于清理工作中什么时候该用耙子,什么时候该用火钳、铁锹,都有区分。在学雷锋活动中,不少居民都夸奖亨多福是“洋雷锋”,表示要向他学习,亨多福用不太熟练的中文谦虚地说:“我们都喜欢干净整洁的环境,我每天出来把小区打扫一下,自己住着舒适,大家也会很舒心,这样每天心情都会很好。” 本报记者 孙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专版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18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0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文艺评论
   第A22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躺在星空下听虫叫蛙鸣
寻找春天里的野味
“三月青”个小价格高本地蚕豆再等一个月
周浦镇的“洋雷锋”忙碌并快乐着
罗店
顾村
新民晚报郊野大地A05周浦镇的“洋雷锋”忙碌并快乐着 2018-03-24 2 2018年03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