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崇工委整编部队,二中队回乡抗日
9月1日,中共党员刘俊奉命来崇明后,陈国权按照党的指示,成立中共崇明县临时工作组,组长陈国权,组员茅珵、刘俊。工作组为建立中共崇明县工作委员会作准备。
崇明县在1934年前有中共县委组织,但在1934年被国民党当局破坏。瞿犊入党后,由于王进没有受命建立党组织,沈鼎法党员身份也没有公开,所以崇明县党组织仍然是空白。9月16日,韩念龙在中共江苏省省委刘峰陪同下来到崇明。韩念龙,原名蔡仁元,又名蔡廉,时29岁,贵州省仁怀县人,193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陈国权遵照省委指示,正式成立中共崇明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崇工委。崇工委书记陈国权,负责党组织建设和民众抗日救亡;委员茅珵,民众自卫队总指挥,负责统战;委员韩念龙,任民众自卫队政训主任。在茅珵的要求下,上级又陆续派来王继奋、王珍、黄群华、李伟炯、周复等一批共产党员。崇工委成了崇明抗日斗争的中流砥柱。
9月22日,崇明县民众自卫队进行整编。部队实行三三制和中队政治指导员(对外称文化教员)制。即崇明县民众自卫队下设2个大队,每个大队下设3个中队,每个中队下设3个分队,每个分队二三十人。第一大队大队长施鼎新,副大队长金有祥;第一中队即金有祥中队,姚春英任中队长,陈志华任指导员;第二中队即蒋队,张效骞任中队长,龚乐天任指导员;第三中队即宋子贤独立五中队,宋子贤任中队长,舒相任指导员。第二大队大队长沈鼎立,副大队长黄松年(未到任);第一中队由沈鼎立中队和黄乾亨队合并,沈阶平任中队长,指导员刘俊;第二中队由瞿犊直属黄凤鸣中队一部、黄中洲中队一部合并,陆叔岩任中队长,指导员龚元;第三中队即原二区队,陈琨任中队长,指导员张平。总队部成立直属警卫班,班长龚淡。整编后,民众自卫队建制完整,兵额满员,各中队都有一定数量的中共地下党员任职,部队战力提升。一区二区为第一大队防区,三区四区为第二大队防区。从此,崇明抗日武装进入了全盛时期。
9月25日,蒋克定奉命来到崇明。蒋克定,时22岁,上海人,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延安抗大毕业,曾任晋西北115师一支队政治部干事。原本按计划,蒋克定要到金有祥中队担任副中队长,但总队部权衡局势后,决定把他留在总队部,以直属警卫班的10余个战士和11条旧枪为班底,筹建总队部直属特务中队。蒋克定服从组织决定。
总队部警卫班逐渐扩员,但枪械弹药实在太少,在龚淡的建议下,警卫班夜袭堡镇大汉奸倪耀全的伪自卫团营地,成功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20余支。此战既解决了警卫班的武器装备,又严厉打击了汉奸武装。
崇总整编后,一大队二中队下设3个分队。第一分队长沈家骐,第二分队长沈赋成,第三分队长顾文池,翁一平任政治指导员。全中队120余人,武器装备较好,配9挺机枪,子弹人均100发,已经具备回四区抗日的战斗实力。施鼎新分析认为,要想回到四区抗日,就必须排除杂色武装孙信民部队的干扰,决定采取打服和逼服相结合的策略。
11月底,一大队二中队与孙信民部队在汲浜镇东部正面打了一仗,把孙信民部队逼退到陈家镇溪家港河东,并缴获机枪1挺。12月上旬,施鼎新、张效骞获得情报后,在堡镇抓获四区伪自治分会会长张念依,对他进行统一战线政策教育,逼他出面劝说孙信民一致抗日。总的来说,张念依为日军、国民党、杂牌军、土匪、游击队等多方办事,是“逢场作戏”处处都“吃得开”的“四开”人物。在张念依的斡旋和蒋队实力压迫下,孙信民与施鼎新达成“互不侵犯”协议。12月20日,施鼎新、张效骞率一大队二中队(原蒋队)回到四区。
蒋队从1938年5月离开家园借驻三区姚家天主堂,到1939年12月回到四区,其间长达20个月,多亏三区金有祥和民众倾力相助。为了回归家园抗日,蒋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既与陈家镇据点的日伪军战斗,又与各路匪军战斗,两次拦截张念依,先后牺牲10余名官兵,终于实现了蒋煊洲生前的愿望,再次与亲人团聚,打击盘踞家门口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