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由松江返家,友人送至沪南线北蔡车站。
本想打的,遇车进站,便上。车行周浦段,极堵,如虫爬行,厢内众生拥挤,肩包置胸前,以缓有限空间。
好多次,默念下车打的,复想,我非高贵,本是平民,公交伴行乃平民本色。自责浮念,自嘲,权当体验生活也。
沪南一线,自浦东南汇惠南至东昌渡口。惠南原为南汇县治之地,东昌渡口乃是进入浦西之轮渡。
溯沪南线路,发轫于上世纪30年代,首任南汇县长袁公希洛规划之。袁公乃国民党之元老,劝诫为官者之“戒得”,声震朝野,毛泽东主席曾接见褒奖。其事其人,有文在网络空间呈现。
袁公指点沪南一线建之,浦东翘楚黄公炎培、王公一亭、王公艮仲等响应,遂成。自此,东南民众受益,不再舟楫往返。
春秋轮回,几番风雨,沪南一线,成浦东动脉。上世纪80年代末,不才经常往返,去东昌渡口西渡至解放、文汇等报馆,颇多受益。曾有一次,途中内急,憋而不住,便下车解之。
地域之因,20余年不乘沪南一线。今乘之,往事悠悠。
周浦乃浦东重镇,原先民中原南渡来之,或避难或流放,曾是浦东熬波煮盐之盐仓,文人骚客云集,诗文至今流传。傅雷童年寄寓此间,“傅母逼读”故事,成就傅雷一代翻译大师。
车过周浦,快行,过下沙沈庄。下沙应对崇明上沙而名,宋、明时乃中国盐场重地。中原人士瞿姓一脉四代盐官,“浦东琵琶”、“锣鼓书”等非遗乃由中原传之。不才曾作《下沙的厚重》一文,记叙下沙历史之旷远,人文之深厚,发表观点,曰:浦东之历史,乃下沙之历史也。惜乎,下沙被航头吞之,下沙湮灭于历史尘埃,浦东历史之痛也。
车至航头,不生悠悠之情。航头有一说,乃下沙盐场码头,是或不是,皆在下沙腋下。
新场为下沙盐场迁入而成名。南宋建炎两浙盐运司署松江分司迁衙于此,因盐而成,因盐而兴,渐成江南古镇,科第两朝称盛,遂成当今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不才曾作《新场的历史深处》,可作参考。
曾数次踏行,总感此处规划宣传策划不得要领,历史碎片掩于街巷,人文记忆没于流水。虚浮表面之光鲜,如何张扬新场之深邃?
夜行沪南一线,路平途坦,两旁都市元素尽入眼帘。欣然,为时代变迁;慨然,曾是芦荡之地,沃野一片;叹然,有些遗憾。
历史夜行,一路繁花,一路云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