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4月2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幸亏有醋
陈钰鹏
  陈钰鹏

  民间传说三国时的周瑜是个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典型人物,然而据较新的考证资料介绍,历史上的周瑜其实是个文武双全的三国名将,他的文韬武略反而常常受人妒嫉。三国时,刘姓被视为正统,民间的评话艺人常把周瑜的很多优点归到蜀国的诸葛亮身上。《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故意将错就错,把周瑜塑造成一个喜欢妒嫉的人物。据说主要原因是,罗贯中科考屡屡落第,而他的同窗周叙却一举金榜题名,周瑜是周叙的祖先,巧得很,根据宗谱考证,罗贯中的祖先和周瑜是亲家,因为妒嫉周叙,罗贯中将怨气全发泄在周瑜身上,让周瑜蒙上不白之冤。

  妒嫉其实是人的一种心理反应,心生妒嫉者往往是因为看到别人有的东西(包括智慧、才能、成就)自己却没有,从而嫉恨别人。妒嫉分为广义和狭义,狭义的妒嫉往往用在男女关系上,比如有的女子妒嫉别的女子比自己漂亮,妒嫉别的女子和自己的丈夫有关系。所以中国以前一直用两个女字旁来组合“妒嫉”;后来又为此而专门创造了“吃醋”一词。唐太宗因当朝宰相房玄龄辅政有功,多次想赏赐他美女为妾,均遭婉言拒绝;后得知房家有妒妻,于是让皇后出面做房妻卢氏的工作,竟然未果。太宗大怒曰,若再坚持己见只能赐死;卢氏面不改色,将所赐毒酒一饮而尽。卢氏喝下的乃醋,非毒也。太宗后来不得不感叹说,朕尚且怕她,何况房玄龄呢。

  有了“吃醋”这一比喻词,人们就把男女之间的妒嫉都用吃醋来表示,妒嫉可以包括吃醋,但吃醋不能代表所有的妒嫉行为和思想。“吃醋”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和文字的丰富多彩。西方许多国家的语言中尽管也有一些妒嫉的同义词,但好像没有汉语中那样专指男女间妒嫉的词语。有些外国语言专家也认为,很多人不善于一针见血地阐述一件妒嫉事件的性质,非得说上一阵子才能让人明白,难怪。

  从实质来说,吃醋和妒嫉还是有区别的。如果说妒嫉是一个人对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的贪羡,最后发展到嫉恨别人,那么吃醋则表达了一个人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害怕会失去的心理感受。比如妻子发现(或怀疑)丈夫有外遇,心里非常气愤和不舒服,感到受了伤害,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潜意识表示她对感情(爱情)的专一,同时也体现出她担心失去丈夫的害怕心理。

  轻微的醋劲在所有的恋爱过程中都会出现,它来得快也去得快,这完全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病态妒嫉”,这一概念其实用中文表达更确切:病态吃醋。病态吃醋往往和吃醋者自己的心理素质(性格障碍等)、心理障碍(自卑综合征等)或病态饮食行为(嗜酒、服镇静剂等)有关。

  变态吃醋的症状通常为:每天脑子里想着他(她)的不忠诚、每天翻查他(她)的衣服、把某些行为方式视作(可能)不忠诚的证据、跟踪和打听他(她)的行动和逗留地、不断用责备挑起对立和争端、每天打电话到他(她)工作岗位远程查岗。

  变态吃醋者往往对自己的观点坚定不移,任何解释和逻辑分析不起作用。西方称这样的吃醋狂为“奥赛罗综合征”(莎士比亚悲剧《奥赛罗》中的主人公,用来指妒火中烧、丧失理智的丈夫)。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文体汇
   第A07版:文体汇/动态
   第A08版:聚焦/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公告
   第A12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3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4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A20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回不去了
珍爱一成不变的日子
人发火时,智商等于零。
苔花与牡丹
幸亏有醋
超能力
乐在朗诵
新民晚报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A18幸亏有醋 2018-04-29 2 2018年04月2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