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33岁的国宴大厨,接待过20多位国外元首,成功秘诀竟然是坐着公交车雕土豆;29岁的“公交医生”日常工作之一是和大数据打交道;24岁的塔吊管理员工作8个月,“爬”了一座珠峰……
他们是上海年轻一代“蓝领”中的翘楚——执着于自己所热爱的职业,以年轻人独有的眼界、能力和热情,在工作中完成传承和创新。在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到来前夕,请随着镜头一起走近3位摩登蓝领。
用来招待外国政府和重要宾客的国宴,规格高且隆重。而33岁的徐佳杰,凭着一把刻刀,已经接触中国“最高级别的饭局”13年了,接待过2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与策划并接待了30多次政府宴请及200多位中外政府要员和中外贵宾。
2003年,徐佳杰从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毕业,2005年入职上海新锦江大酒店,主攻厨师界相对冷门的技术——食品雕刻。在他手中,普通的瓜果蔬菜化身高雅的餐桌艺术。手起,刀落,摆盘装饰,萝卜、南瓜、土豆就变成了“百鸟朝凤”、“孔雀迎宾”、外滩建筑……或玲珑别致,或气势恢宏。这些“美食”会被放置在国宴餐桌主位的正中央或正前方,成为吸引国宾的“靓丽风景”。
精雕细琢的背后是勤学苦练,徐佳杰曾在颠簸的公交车上练基本功——雕土豆。从上车到下车,每天一个小时。“一开始连刀都下不去,好不容易手稳了,车子一个急刹,前功尽弃。”坚持了3个月后,当同学还在琢磨该怎么下刀时,徐佳杰已能在几分钟内把土豆雕成“玫瑰花”。
每次为大型宴会准备“艺术作品”,徐佳杰都会先手绘草图,比对效果后再付诸实践。因此,这些作品都会有“画”一样的效果。某次国庆招待宴上,徐佳杰想到了之前外地采风时看到的雕花窗框,于是他将整幅食雕作品镶嵌在了红木窗框中,仿佛是透过窗户看到的风景一般。一个创意之举为当晚的宴会增色,在场的中外宾客们纷纷夸赞,争相留影。
2016年,锦江集团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食雕艺术劳模创新工作室,之后又成立了徐佳杰上海市首席技师工作室。从学徒到帮工再到大师,徐佳杰一边带领团队打磨技艺,一边又将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悟毫无保留地“反哺”给母校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的学弟学妹,点燃后辈“蓝领”们的学习热情。
新民晚报新民网 徐鸣慧 陈炅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