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斤足量
一人连演四大名旦的四出代表作,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一次挑战。首先是体力,昨天的四出戏,除了《金玉奴》较为轻松之外,另外三出都“分量”十足。《玉堂春》虽然是个大文戏,但大段的唱颇为考验演员的功力,昨天的《玉堂春》虽然只演出“起解”一出,但较一般版本更长,演了将近一个小时,可谓是“足斤足量”。之后的《昭君出塞》文武兼备,唱的是昆腔和吹腔,前半场全文戏,后半场载歌载舞,演员中间还要抢妆,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好在史依弘武功底子扎实,一出戏唱得台下一次次掌声雷动,火爆至极。而《春闺梦》虽然看着是个文戏,但程派的水袖、台步向来极有特色,没有好的武功功底很难胜任,而昨天的史依弘一次次赢得满堂彩,让人不由得叹一句,哪怕是唱文戏,好功底也还是很重要。在接受采访时史依弘表示,要保持舞台上的“一口气”就要每天训练。
可圈可点
昨天的上海大剧院气氛十分火爆,观众的情绪高涨,掌声和喝彩声不绝于耳。这两场演出确确实实地让台下的观众感受到了京剧的美,不仅好听、好看,每个角色的演绎还都在人物里头,没有串味,也没有“穿越”,只要不是特别执着于流派“规范”的观众,大抵都会觉得看这样的演出是一种艺术享受。比如,《昭君出塞》虽说是尚派的代表作,但史依弘昨天的演唱并没有刻意去模仿尚派的特色,不过呈现在舞台上却依然是美不胜收。《金玉奴》是荀派戏,史依弘和两位老艺术家的合作却让人忘了流派,单纯地被台上三个角色的表演所吸引,现场气氛也极佳。因为史依弘前几年就演出程派名剧《锁麟囊》,所以昨晚的《春闺梦》倒是有一些颇为鲜明的程派特色,虽不“纯粹”,但无论是演唱还是表演,都可圈可点。
满满当当
昨天的两场演出共3000多张戏票几近售空,剧场里坐得满满当当,这里面除了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赶来的史依弘的铁杆粉丝外,也有不少普通的观众。史依弘表示,观众还是喜欢新鲜的东西,喜欢看唱念做打的真功夫,也期待演员能胜任各种角色。所以虽然史依弘原本就演过《拾玉镯》《锁麟囊》这两出荀派和程派戏,但为了这次演出还是特意去新学了《金玉奴》和《春闺梦》,就是想给观众一些新鲜感。说话向来“直来直往”的史依弘还表示:“都说京剧的市场不好,其实还是因为我们从业者本身的水准没有以前高。如果我们能够一直让观众保持新鲜感,观众就会愿意来看。如果看到都是好的、美的,观众怎么会不来买票呢。”
本报记者 王剑虹
马上评
难能可贵
史依弘这几年“爱折腾”,她的挑战、尝试,绝大部分都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让人忍不住感叹:如果戏曲界多些史依弘就好了。这并不是说认为史依弘的艺术水准就高到堪当业界表率了,而是因为她“折腾”的这些演出项目不管怎么变化都把观众放在了心上,这难能可贵。
京剧有没有市场?其实要看你提供什么样的演出。早些年尚长荣时隔多年再度与言兴朋联手在逸夫舞台上演《曹操与杨修》时,逸夫舞台的负责人曾感慨“如果一半的京剧演出有这样火爆的场面就好了”。去年的《七侠五义》又让京剧在逸夫舞台火了一把。而昨天史依弘的专场演出,与前两次演出自然又不相同,然而也同样火得让人眼热。
若说“尚言”这样的演员搭档可遇不可求,那么无论是《七侠五义》还是史依弘的专场都是有许多可以复制的经验。简单地说,就是演观众爱看的好看的戏,有“货真价实”的优质唱念做打让观众欣赏。这个要说难,真的也不算太难,就看有多少有心人愿意去做了。
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