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衡量一个国家汽车工业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准是,本土品牌是否足够强大。创办于1990年的北京车展已经走到第28个年头,这也是中国民族汽车工业持续发展的28年。回顾车展创办之初,中国汽车工业刚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汽车展览会产业还只是一个空白。前几届北京车展基本上都是被外国汽车巨头所占领;本应以本土企业为主体的车展,却变成了外资品牌的展销会,确实不能不说是国内车展的一大遗憾。李书福的一句“车展让我不舒服”,道出了中国自主汽车的尴尬与辛酸。
随着近几年来中国品牌的不断进步与崛起,这样的情况终于得以彻底改变,已从昔日的“洋车天下”逐步转向为国内国外同台竞争、各显神通。在今年北京车展,自主品牌汽车的集体力量再次全面“井喷”:参展的105款首发车中自主品牌达47款、174款新能源车中自主品牌占124款,北京车展无疑是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品牌参加北京车展的展区面积一直在不断地扩大,其布置和气势一点也不弱于合资或者外资品牌;同时参展的车型也由单一的产品线车型开始增加到概念车、智能网联车、节能环保车和核心零部件。尤其是本届北京车展,自主品牌产品实力均有明显提升,无论在设计、配置、品质上都更具竞争力。
自主品牌的突破主要集中在高端品牌突破和新能源车市场布局两个领域。随着去年上海车展,长城汽车WEY品牌和吉利的领克品牌的成功塑造,在SUV市场推出主力产品并取得成功,今年北京车展自主品牌向上突破的热情进一步激发,带来诸多最新研发的技术及产品,其实力不可小觑。
与此同时,今年不少自主品牌在北京车展推出未来转型战略:如长安汽车宣布进行“第三次创业”,公布了新的品牌战略及2020年和2025年的战略目标;比亚迪宣布全面进入“造车新时代”,在全球率先推出全新“e平台”和“DiLink智慧生态系统”,全面重塑行业格局和出行方式;北汽发布“升腾计划”,启动品牌换新、构建品牌形象……自主品牌以锐不可当的气势告诉世人,自主研发的力量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北京车展决不只是合资品牌和进口品牌的舞台。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马丁·沃尔夫曾写道:之前是跨国公司改变了中国汽车业,让中国汽车业在非常薄弱的基础上有今日之繁荣;而今天,中国也正在改变跨国公司,以美德日为中心已成为过去,以中国汽车市场为起点的一场世界汽车行业新变革正在上演。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说得好:“未来中国一定是引领汽车产业发展潮流的”。从本届北京车展可以清晰感觉到,市场的优势、国家的优势和自主品牌的优势已充分体现出来,中国汽车人梦寐以求的汽车强国梦当为时不远了。 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