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5月0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一口锅
华心怡
  华心怡

  有的时候,打通中西方之间的联结,就是这么突如其来,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这一次,是一口锅。

  加拿大渥太华郊区一栋没有个性的灰色办公楼,一扇只有一小块金属标记的门后,便是最近掀起北美“厨房革命”的起源地。一套叫做“快煲电压力锅”的系列产品,已成为现象级网红产品。从狂热的美食家到家庭厨师,人数庞大的追随者戏称自己是“快煲锅瘾君子”。他们用快煲锅电压力锅来完成几乎所有可以想象的厨房作业:炒、煮、蒸,甚至还做酸奶和芝士蛋糕。从社交媒体到购物网络,用户们在虚拟却无比贴近的世界口口相传。亚马逊网站上约有3万条好评,其中一条评论写道:这是有史以来存在过的最棒的厨房电器。而脸书上,快煲电压力锅则拥有近100万个粉丝。

  中国人看到这则新闻显然有些懵逼,这不就是一个家常的压力锅吗?套用一流行语的句式来说,文化,限制了西方人的想象。当然,这口锅的发明者,毫无意外是中国人。王先生来自哈尔滨,53岁,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本想靠研发人工智能系统谋生。却在10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际,被网络公司解雇。于是,科技男成了卖锅王。显然,这口锅子的技术含量不会比能下围棋的人工智能更高级。王先生和他50人的团队,撑起了这份事业的研发和销售。在没有任何风险资本投资,没有任何广告投入的情况下,这口锅成为去年黑色星期五促销活动中,亚马逊以及塔吉特销售五强产品。根据市场研究公司NPD的数据,在过去一年,多功能电锅的销售额增长了79%,达到了3亿美元。

  压力锅在北美的异军突起,其实只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的习以为常,常常成为他人的美丽新世界,并且这是可以互推并始终成立的。我们总以为西方人做饭不用锅,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尝试了解之后他们仍旧不屑使用。无论是一口锅,还是锅背后所涵盖的文化包容,价值认同,要想走出自己成长的土壤,去另一片天空下寻找光华,首先是要找机会接近,接触,并在一些因地制宜的“微整”之后,终才可能被接合与接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1版:汽车周刊
   第A22版:界车市·专题/汽车周刊
   第A2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专题
   第A24版:车界车市·广告/汽车周刊
“串联”变“并联” 慢速变神速
回望改革开放四十年
欲知养老信息 身边有人可问
一口锅
扫一扫
一流技师源源不断进中职校任教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6一口锅 2018-05-02 2 2018年05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