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晓岩和数十名中外专家出席了昨天在上海结束的“叙利亚问题的出路与前景”国际研讨会,本次会议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共同主办,这也是首次在中国举办关于叙利亚问题的国际研讨会。
中国努力
解晓岩说,叙利亚危机已经进入第8个年头,是中东地区最复杂难解的热点问题之一,影响已经远超出叙利亚国内冲突,与地区固有的民族、教派等矛盾互相纠缠。中方推动叙利亚危机政治解决的努力从未停歇,中方平衡同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接触,劝和促谈,在向叙利亚人民提供援助的队伍中,中国也从未缺席。
上任2年多来,解晓岩特使三赴战火纷飞的叙利亚,足迹踏遍中东十几个国家。他强调,中国是叙利亚各方普遍重视、信任和接受的参与方,中国政府一贯的公正立场受到高度评价。“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没有一己私利,我们只有公心。”解晓岩表示,未来将重点推动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同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保持沟通,就劝和促谈深入做各方工作。二是继续支持联合国斡旋主渠道作用和斡旋努力。三是继续积极参与日内瓦和谈、叙国际支持小组等促和机制。四是继续向叙人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五是未雨绸缪,考虑在安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与叙重建进程。
中国智慧
解晓岩表示,在斡旋叙利亚危机的努力中,中国智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观念和主张。首先是“以和为贵”。中国有句古话“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家也是如此,只有和平稳定,社会才能进步,民众才能幸福。其次是“奉守天道”。世界运行必有其规则,是为“天道”,这个观念运用到国际关系领域,就是大家都应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国际关系准则,不能违背,更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对待问题不能持“双重标准”,打击恐怖主义不能“选择性反恐”。第三是“和合共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可以和平共处。第四是“标本兼治”。中国传统医学讲究的是综合治疗,整体调理,最终达到去病除根的效果。这个原则运用到外交领域,就是我们不仅关注表面现象,不局限于一时一事,既要解当务之急,更着重从长远从大局出发综合治理。
中国威望
对于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公正立场和鲜明态度,叙利亚新闻部长顾问、大马士革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巴萨姆·阿布·阿卜杜拉感受颇深:“中国是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也是叙利亚人民真正的朋友。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多次表决中维护了叙利亚的主权完整和叙利亚人民的利益。”
外部势力对叙利亚的破坏性介入是阻碍叙利亚问题解决的一个最直接和最重要原因。约旦安曼阿拉伯危机小组中东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卡萨德·艾哈迈德认为:“那些大玩家并不想真正解决问题,叙利亚的局面也就无法稳定。目前中东地区需要的是有意愿也有能力促进和平进程的力量,中国就是其中大受欢迎的一方。”
中国期待
虽然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但由于相关国家缺乏合作意愿。“零和博弈”和“赢家通吃”的冷战思维仍然盛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李伟建认为,不少域外国家为了各自的利益打着各种旗号干预和介入叙利亚事务,叙利亚实际上已经成为外部势力争夺地缘政治利益的角斗场。“在每个关键节点,总会有破坏性事件发生,被用来作为攻击对手的工具。”
解晓岩特使感慨地表示,过去阿拉伯人有句名言:“人间若有天堂,大马士革必在其中,天堂若在空中,大马士革必与之齐名。”而如今他眼中的叙利亚历经战火摧残,满目疮痍,叙利亚人民饱受磨难,颠沛流离。解晓岩呼吁,“人间天堂”不应只属于回忆,国际社会应携手努力,让叙利亚早日重焕往日荣光,让叙利亚人民早日重享和平与安宁。 本报记者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