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必须处理好“码头”和“源头”的关系。昨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要在文化“码头“建设上更下功夫,也要在文化“源头”建设上巩固地位。“码头”和“源头”建设要齐头并进,贯穿于文化品牌建设全过程。发挥“码头”的深度,吸引和集聚各路名家、名企、名人、名作、名展和名演前来上海“停靠”,“源头”建设才能水到渠成;发挥“源头”的高度,辐射和引领周边文化共同发展,进而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码头”建设才能相得益彰。
瞄准优秀传统、红色文化、现实题材,抓好“源头”建设
“源头”到底在哪里?“源头”,重在原创力,也贯穿于文化品牌建设各领域全过程,甚至可以说直接关系到“上海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唯有坚持打造“上海原创”、“上海制作”、“上海出品”的品牌矩阵,才能彰显“上海文化”历久弥新的突出地位。
围绕文化“源头”建设,可聚焦三个方面。一是瞄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史诗,但上海还没有,作为中国神话学研究重镇的上海,有厚重底蕴、现实力量,更有成熟条件在创作史诗版中国神话中发挥更大作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介绍说。围绕这一主题,上海已率先提出实施“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未来三年要开展好《中华创世神话史诗》、电影《大禹治水》、越剧《素女与魅》、戏曲《神话星空》、歌剧《炎黄曲》、3D舞台剧《创世神话漫游记》等重点创作,着力推动多艺术门类的作品系统集成。二是瞄准中国红色革命文化的源头,“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计划”是这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的重头戏,而筹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又是重中之重。值得一提的是,“党的诞生地文艺创作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长篇报告文学《起点》、电影《一个政党的诞生》、沪剧《匿名者》、话剧《新青年》、歌剧《晨钟》、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等精品力作将助力上海打造党建故事的创作传播高地。三是瞄准现实题材作品创作的源头。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只争朝夕、不断求索。真实描绘出改革开放发展历程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正是现实题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提出“以五年为时间点,实现‘五年百部精品’创作目标”,已策划的33部作品包括电影《完美人生》《天长地久》《大学1978》,电视剧《大浦东》《大江大河》,纪录片《大上海》《上海制造》《远望》《贯通未来》《梦想之翼》《激荡四十年》,长篇报告文学《浦东传:中国的世纪大道》,话剧《生命的高度》《飞向云端》,淮剧《浦东人家》等。
打造首发、首演、首映、首展市场,突出“码头”地位
一直以来,有很多人习惯称上海为“文化大码头”。这种助力世界优秀文化在上海生根开花的“码头”,对“上海文化”品牌建设发挥着关键作用。唯有胸怀“海纳百川”精神,巧借 “他山之石”,发挥好“码头”集聚效应,才能帮助上海打造首发、首演、首映、首展市场,帮助上海建成优秀文化发展的“基地”和“大本营”。
围绕文化“码头”建设,可突出三个“集聚”和三个“更加”。一是集聚文化人才。只有越来越多的文化名家大家扎根上海,形成群星璀璨、交相辉映的局面,上海的文化底蕴才会越来越厚实。二是集聚龙头企业,在加快推动“文创50条”政策落地的过程中,相信能够集聚和培育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文化企业。三是集聚文化创意,要让文化创意的基因在城市的血脉中流淌。四是更加凸显制度创新。五是更加彰显开放姿态。六是更加展现合作精神。上海将建立起“一带一路”沿线的艺术节、电影节、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创演、非遗保护六大合作机制并设立联盟,并将于今年6月15日举办首届中国(上海)国际文化装备博览会;将联手苏、浙、皖共三省一市于今年11月29日举办首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还将筹办江南百工——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重点活动。
65个责任单位协同作战同步推进,150项具体任务
4月22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了“上海文化”品牌建设的总目标、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为推动工作落实落地,又进一步制定了《“上海文化”品牌建设重点项目150例工作目标及具体任务表》,并已于近日正式印发。
据了解,整个“上海文化”品牌建设的各项任务将由65个责任单位按照分工同步推进。如“品牌节展提质专项行动”中就提出了“力争上海国际电影节综合影响力进入国际A类电影节前三位”等具体目标。要在提升国际性和专业性两个方面,着重加强上海国际电影节“三个平台”的建设。有目标,也有具体的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影视两节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建设,今年6月在电影节期间将正式成立“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还将举办“一带一路”电影周,展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独特的电影艺术,进一步促进交流、谋划共同发展;二是通过几年的努力,把影视两节打造成亚洲最大的影视产业合作平台,自今年起将在影视市场专门建立“国际合拍片”板块开展国际项目路演、项目洽谈会、制片人咨询会,以及国际合作政策推介会等;三是市区融合的平台。
13个部门20多次专题会议70多处修改,文创50条“实施办法”现已发布
去年年底市委、市政府颁布了“上海文创50条”,为了推动这项重大政策的落实、落地,市文广局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走访,在这个基础上,市文广局会同市发改委、市教委、市财政等13家部门共同研究制订了每个产业的“实施办法”。
首席记者 孙佳音
马上评
上海文化就在你我身边
打响“上海文化”品牌,需要65个责任单位协同作战共同推进,但更需要每一个市民的积极参与。这其中,“城市精神弘扬专项行动”中具体规划了推进市民修身行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感动上海年度人物”、“美丽上海追梦人”等先进典型评选等,要让城市精神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走进每个市民的心中。
这其中,还有更多就在你我身边的“上海文化”:红色旅游精品路线,7370万平方米石库门里弄建筑保护,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武康路历史文化名街,黄浦江45公里滨江岸线综合利用开发,高雅艺术进校园、中华梨园戏经典赏析,无障碍数字图书馆建设……以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上海旅游节、上海时装周、上海双年展……桩桩件件,惠及你我。点点滴滴,关系你我。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