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会想到,这位如今每本小说全球销量以千万计的畅销书作家的第一本书《数字城堡》,当初在美国只售出了12本,其中有6本还是他母亲背着他偷偷买的。丹·布朗并不讳言当年的“惨败”,他说,《数字城堡》对他的打击确实充满了“血、汗和泪”。“不得不说,我的成功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碰到了对的人和对的出版社,读者也恰好愿意读。”但成功总是与努力勤奋密不可分的,写作也一样。在四五年一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丹·布朗会花两年时间大量阅读非虚构类书籍,再花两三年时间写作。在写作阶段,他通常凌晨4时起床,持续工作到中午11时,他的书桌上有一个沙漏,每隔一小时就会提醒他起来运动,疏展一下筋骨。
《达·芬奇密码》使一个濒临灭亡的文学流派——悬疑文学又焕发出了迷人的光彩,而《本源》是与时俱进的产物,丹·布朗这次聚焦的是当今科技文化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人工智能。为此,他在撰写小说的四年里采访了数十位科学家、未来学家、历史学家和宗教学者。书中的未来学家基尔希通过量子计算机模拟解释了人类的终极追问——我们从哪来?我们将往哪去?然而他却在公开演讲时被暗杀,主角兰登教授携手美女博物馆馆长一步步揭示了死者的研究成果。“科技的发展是一个越来越快的过程,每过两年科技就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成果。人工智能将来到底会给人类带来好处还是摧毁人类,这我不知道,但要不断地问自己这个问题。”丹·布朗说。
《本源》沿袭丹·布朗小说的风格,将科技、艺术和宗教融合在一起,其中还出现了大量对于欧美当代艺术作品的描述。书中主角——热爱古典艺术的兰登教授不得不面对现当代艺术,而又对当代艺术充满了怀疑。丹·布朗告诉记者,“我从小接受的是古典艺术,但现在我觉得现当代艺术也很有意思。艺术应该制造话题,或引起大家对话。”很爱古典艺术的兰登教授在经历了许多事之后,慢慢开始接受并欣赏现当代艺术,就像作者自己一样。
丹·布朗的《数字城堡》在美国只卖出12本,但在中国却销售了50万册,虽然是第一次到中国,可丹·布朗却认为自己儿时受到过中国寓言的影响,“小时候妈妈给我讲过中国的童话或寓言故事,好像是‘刻舟求剑’。”他还半开玩笑地说:“我的下一本书就以中国为背景,很可能叫《太极密码》哦。”
本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