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6月0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散不去的乡愁
辰冈
  辰冈

  新陆邨,地处上海虹口区四平路的一方老弄堂,历经七十余载风雨沧桑,形销骨立多年后湮没于城市更新潮流中。

  弄堂,上海市民最熟悉不过的生活处所,既是物质的、有形的固态化建筑群,亦是精神的、流变的动态化风俗卷,并在不经意间承载着所历时代之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种种资讯。

  上海市中心区域原先遍布老弄堂,弄堂绝非稀罕之物,但新陆邨不同于一般老弄堂,在文化底蕴和建筑环境两方面尤具特色,是一枚布满都市微观脉理的切片,是一柄折射众生百态的万花筒,还是一面映照社会嬗变的镜子。就文化底蕴而言,戴望舒、孙大雨、周煦良、吴文祺、钟泰、程应镠、施蛰存、蒋伯潜蒋祖怡父子、邱汉生、朱膺……诸多教授学者曾居住于此,文化人密度奇高;就原始建筑格局而言,新陆邨恬淡质朴,红屋绿园饶有风味,容积率密度甚低,既规避大富大贵之张扬,又迥异紧靠紧挨之逼仄,疏离喧聒清逸低调。上世纪中叶,晨昏时分,新陆邨文人们行色匆匆臂挟书本或手提拎包进出,深夜时新陆邨教师们埋首书案备课阅卷披览书报或笔耕孜孜不倦,星星点点的灯光总要比别的弄堂息得晚。

  新陆邨,曾是数辈人生活过的家园,是他们永远牵肠挂肚感喟不已的地方,是他们终身难解的乡愁。基于此,由一群对新陆邨怀有深情的邨民自发编纂邨志,从小处讲,是自写自存,叙旧道故化忆为文,由大处讲,是留住乡愁,融入城市记忆,价值多元——将发生于此的种种故事汇集成册,钩沉文化往事、记载人物命运、刻录建筑风貌、反映时代变迁,乃至让后人追踪寻根,做实一份真实可信的文字和图片档案。

  庶民百姓撰文写自己弄堂的故事进而汇编成集,无疑是有益之举。《故园新陆邨》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郑一奇主编,毛祖蓉执行主编,陈釭、李恩白等20余位邨民撰稿,朱立凡图像编辑,张明华装帧设计,书中既有九秩寿星卢若冰、汪若松口述文字,又有新陆邨第三代钟正凤的文章,全书分为“回眸沧桑”“先贤留韵”“长辈素描”“乡愁铭心”“岁月记忆”五个篇章。曾闻有人问:为何分别数十年后,散居各方的新陆邨“邨民”对新陆邨仍怀有那么深的感情?为何新陆邨人士聚会时的氛围总是如此温文尔雅?笔者以为,这里面凝聚着某种独有的精神和气质,即一种散发着清幽海派都市弄堂风情的文化精神和不俗气质,加之特定的建筑、环境浸润,在上海乃至全国殊无二致。

  诚如三位参与此书编写的人士所云:将百姓回忆、里弄乡愁、生活画卷、人性拷问铺陈于叙事平民化、记忆精细化、方志文学化的文本里,知微见著……

  期待有更多朋友能成为《故园新陆邨》的知音。或许,《故园新陆邨》的面世将成为都市弄堂微文化研究、弄堂微志书出版之先导。 

  《故园新陆邨》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阅读/连载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康健园
   第A22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生命的高度》,在舞台标注钟扬大写的人生
说烧卖
雨中斐济一日游
散不去的乡愁
居家
篆刻
漆中央公园
新民晚报夜光杯A16散不去的乡愁 2018-06-04 2 2018年06月0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