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A股市场内的资金面,不得不提7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影响。会议定调了下半年经济工作,释放了安抚市场情绪,稳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重要信号。确定了“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整体导向。
除了政策面的定调,场内资金的源头活化、流动性压力缓解还可以从其他的各个渠道得到确认:
1. 场内产业资本的增持回购规模和范围持续增加,形成对资金面的正面支撑;
2. 今年二季度以来,养老金入市步伐明显加快;且在政策引导下,社保及养老金的规模和投资意愿不断增强;
3. 下半年限售股解禁规模明显降低,进入8月后,单月解禁规模较上半年均明显降低,预计解禁减持压力将会明显降低。
俗话说旁观者清,资本市场中外部资金的动向也可以作为市场估值的参考信号。从A股的现状来看,随着一系列金融行业、金融市场扩大开放政策的相继推出,多家知名国际投资机构争相进入中国市场,陆续带来不少增量资金。
据万得资讯消息,外资私募贝莱德在国内发行的首只私募产品“贝莱德中国A股机遇私募基金1期”,准备在募集结束后于7月底8月初进行建仓,投资范围全部都是A股股票。贝莱德智库认为,经济改革、企业的基本面改善和估值合理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股市提供了支撑。鉴于中国巨大的增长潜力,以及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加速融合,贝莱德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目前是选择资产长期投资的大好时机。
而另一方面的陆股通,也有强势的表现:7月以来北上资金净流入逾200亿元;以陆股通为代表的北上资金,今年累计净流入规模已达1802.67亿元,远远高于同期南下方向的995.70亿元。
8月31日,MSCI纳入A股第二阶段2.5%将会实施,预期陆股通月度的流入规模有望进一步加大,持续调整后的A股当下的估值水平相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场内资金获得政策引导,压力缓释,暖场回归;场外资金面对低估值的吸引蠢蠢欲动,加速入场;两方面都是资金面改善的信号。然而影响股市走势的不只是资金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风险偏好。在目前贸易战持续升温、股市年内大幅下挫的背景下,市场的风险偏好难以提升。加之货币政策传导到二级市场的周期和外部资金流入的过程都是缓慢的,所以预计短期内股市增量资金有限。因此投资者对短期股市仍需保持谨慎,而对中长期的市场走稳抱有信心。
长江证券 陆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