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明明是栋梁之材,却老说自己是一颗螺丝钉;有的人,明明只是一颗螺丝钉,却往往把自己吹成栋梁之材;有的人,做的是螺丝钉的工作,从来也不认为自己不是螺丝钉……谦虚也好,狂妄也罢,一切,在退休之后都回到本原,甚至归零。
我们发现,那些从来就以螺丝钉“自居”的人,往往发挥出了超出螺丝钉功效的作用;而且,即使荣休以后,他们还能起到螺丝钉的作用。在他们看来,做一颗螺丝钉挺好,虽然不怎么起眼,不怎么受到舆论和公众的追捧,但自己对社会的贡献是实实在在的,是能够持久的。
那些自我感觉良好、无端膨胀为“栋梁之材”的人,当他失去了继续成为“栋梁”的环境,比如退休之后,是否能重新定义自己,甘当一颗普普通通的螺丝钉,是我们由此及彼地判断其真实价值的试金石。
中国的高铁技术,世界领先。可是,用在高铁上的有些螺丝钉,我们居然暂时造不出,还需要进口,否则,我们的高铁就没那么“高”。这就说明,螺丝钉是不可以被忽视的。
时间告诉我们,货真价实的栋梁之材,从来也不会看轻螺丝钉的作用,很多时候他们就以做一颗螺丝钉为荣。而我们的社会,正是由许许多多这样的螺丝钉拼接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