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多年间,奉贤429个住宅小区、175个行政村的老百姓们,都期盼着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各类优质服务,不过一直受限于服务内容单一、服务点太远等困境。今年3月,这个设在唐文莲家门口的奉贤首家生活驿站开始试运行。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生活便民、代办帮办、日间照料、爱心公益等13个大类50多项服务让这里的居民、村民率先过上了和“城市里一样的生活”。
服务就在“家门口”
81岁的独居老人唐文莲是生活驿站的常客。今年4月,她照例走进生活驿站,却突感一阵晕眩,随即倒地不起。“驿站医护人员判断我是脑干梗塞,马上采取了救护措施,这才捡回了一条命。”事后,唐文莲也感到意外,“我平时随口说起的病史,没想到医护人员会用心记下。”
刚退休的姚秀莲也有一件事要分享。她是生活驿站的“学生”,每天都会来上课。短短四个月里,她学了认字、画画,还练起了英语。“hello,bye-bye,how do you do……”说着,姚秀莲就秀了起来。她告诉记者,她是老农民,没上过学,也没有爱好, “是生活驿站,让吾伲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姚秀莲说,今年她已经报了八、九样课程,还都不要钱。
对高龄、失能老人来说,如果家里没有助浴设备,洗澡是个大难题。生活驿站考虑到服务要做在“家门口”,专门修建了洗浴室,还配上了专业助浴设备,让这个问题迎刃而解。百岁老人褚金莲感慨地说:“政府这个项目,真真切切地提高了老百姓的幸福感。”
第三方运营机构、椿熙堂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青溪生活驿站吸引日人流200人次,“青村人无人不知”。
年底再建12家
青溪生活驿站主要服务对象为60周岁以上的老人,但对于其他年龄段的居民、村民来说,生活驿站同样能做到“各取所需”。
8岁的张春燕,一放暑假就“住”进了生活驿站。“在这里可以看书、上课、学知识,比待在家里有意思多了。”55岁的张雅芳常常约上社区的姐妹们一起来生活驿站跳舞。“驿站的工作人员看到我们那么多人,就帮忙组建社团,现在我们可是正儿八经的社会组织了。”张雅芳说,以前成天担心没地方跳舞,现在担心吾伲的水平配不上那么好的条件。
据奉贤区民政局副局长徐三忠介绍, 生活驿站按照“公共+公益、便民+利民、共享+共治”原则来配置服务功能。年底前,奉贤区还将完成12家生活驿站建设,让更多百姓享受品质生活。 本报记者 李一能 通讯员 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