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国回来,在出租车上与司机聊天,司机向我确认英国人是不是都吃得很简单,得到我的肯定答复后司机感慨地说:“那普通人和富人过得不是一个样,赚那么多钱还有什么意思啊?”我随口答道:“所以英国人不像我们这样在乎物质啊。”说完我突然意识到,这或许真的是当下物欲横流的一个原因。如果基本生活没有太大差距,基本需求很容易得到满足,是否会少些唯利是图呢?
我的英国同事对中国人的好吃虽然理解,却常语带不满地抱怨,“你们中国人就讲究吃”。在英国吃饭确实简单,中学食堂常常只有汉堡、饭卷、肉排什么的,拿着披萨边走边吃,甚至用薯片当中餐的学生大有人在,却没有家长感到不满。当然家长自己的中餐也很简单,但即便是晚餐,虽然各类营养搭配会很齐全,品种却很简单。
英国人请客,一般不会高昂得让被请者觉得欠了人情,常常只是开胃菜、汤、主食、甜点、酒水各一道,有时开胃菜还只点一两份,大家共用。西式分餐制可以让每个人适可而止,既传递了友谊,又保持了彼此间的独立。
英国人送礼,多是鲜花、巧克力或者一瓶酒,表达了送礼者的心意,却不会变成变相行贿。只有亲人之间会送对方最喜欢的东西,但看重的也是亲人间的理解和爱,贵重与否倒无所谓。正因为礼物不会带来心理上的负担,受礼者才可以坦然地当面打开,表达自己的喜悦。一位英国留学生车祸骨折,得到我从经济到生活上的极大帮助。痊愈后他专门拿了盆花来看我,我知道他会一直记得我,那盆鲜花代表的是他满腔的感激。
相比之下,中国的请客吃饭和送礼中包含了太多的物质内容,无论请和受都常带给我心理上的负担:请的时候即便满桌菜肴也会担心分量不够,受的时候会因为欠了人情而忐忑不安。
中国式请客和送礼看似传递人情,实质上却是建立利益关系体。因为从人性来说,高昂的交往与轻松的友情是相悖的,而之所以依然会被人趋之若鹜,正因为有利益在驱动,即便这个利益不是当下兑现的。
中国并不缺乏完善的制度,执行起来却举步维艰,各种怪事时有发生,各种罔顾规则的关系大行其道,一个原因正是人情大于制度。人情社会的成因很多,中国式请客送礼的习俗却也难辞其咎。中国式请客送礼在施行者和接受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利益上的默契盟约。施行者会在请客送礼之后觉得你欠了我的,就该为之额外付出;接受者吃喝受礼之后会觉得我欠了你的,为了还人情总得做些违规让步。
聚餐和赠送礼物本是人之常情,在中国却为什么有“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之说,正是因为中国式请客送礼已经超出了常情。简化请客和送礼习俗,看似缺少人情味,却是回到真情的本质。吃饭,营养干净就好;送礼,鲜花手信就好。重要的是惦记和善意,而不是物质。
要从根本上变人情社会为制度社会。因为只有在制度社会里,每个人的尊严和利益才能得到保障。或许,改变中国式请客和送礼,可以成为改变一切向钱看的不良社会风气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