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医技/新民健康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8月0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都是房颤惹的祸
刘旭
  刘旭

  房颤的危害之一是脑卒中,有报道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是无房颤患者的5倍,而风心病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是无房颤患者的17倍。心源脑卒中一般都会产生大脑血管栓塞,这些大血管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差,症状严重,危害性很大;卒中后从缺血到出血的发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即心脏跳的节律、频率都不正常了。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患病率接近1%,即中国的房颤患者高达1300万。这种常见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死亡率和脑中风的发生率。

  刚出现房颤时,往往不受重视,忍一忍,也就过去了。当房颤从阵发转变为持续性房颤时,因患者对此长期耐受和持续性房颤时心跳相对缓慢,患者误以为已经好了。但其实当阵发房颤转为持续性房颤时,说明病情加重,更需及时治疗,否则就会错失治疗良机乃至致命。

  目前,国内针对房颤的治疗有药物治疗和导管消融两种方式,心内科医生普遍采用的是导管消融术,通过对病灶的控制和肺静脉电隔离来治疗房颤已经成为房颤治疗的首选方案,且结合压力监测技术、腔内超声技术、以及高精密度标测技术,使手术成功率有了极大的突破。

  房颤在35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是0.2%,目前研究发现房颤的六大诱因,其中年龄因素是最重要的。年纪越大,房颤的发病率越高。尤其是有高血压、冠心病、肥胖、心肌疾病以及家族遗传的人都是房颤的“目标对象”。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比一般人高,而尤其是左心房血栓脱落后会引起脑梗塞,比高血压导致的脑梗塞面积更大,致残程度更重,致死风险更高,特别是患者出现高血压合并房颤更不容小觑。房颤的疾病特点决定了患者往往能有时间充分了解疾病,且通过详细比较,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但也不能拖太久。

  刘 旭

  上海胸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学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医务工作者(2012-2014年度);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上海交大优秀博导;上海银蛇奖提名。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心房颤动诊治中心主任。自1998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基础和临床研究,至今累计完成各种心律失常介入手术2.5万例,其中房颤导管消融手术15000例(万);连续8年房颤导管消融数量居亚太地区首位和世界前列。

  8月11日上午8:30,由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举办的房颤疾病患教活动将在胸科医院(上海市徐汇区淮海西路241号)5号楼13层多媒体教室举行,由刘旭教授及领衔的心内科专家团,将为市民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参加的市民可以携带相关病例前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2018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2018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2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旅游
   第A26版:旅游资讯
   第A27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广告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缺牙处理公益援助”活动火爆来袭,种植专家团倾情助力
吃甜食后反酸烧心?半数胃食管反流由饮食所致
都是房颤惹的祸
本报信息
广告
新民晚报医技/新民健康A24都是房颤惹的祸 2018-08-07 2 2018年08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