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本版列表新闻
~~~——《小偷家族》赏析
~~~——《小偷家族》赏析
~~~——《小偷家族》赏析
     
2018年08月1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不煽情的“生活流”悄悄击中你
——《小偷家族》赏析
刘巽达
  ◎ 刘巽达

  网上流传着是枝裕和导演给中国观众的一封信,他阐述拍摄该片的初衷是“对超越血缘的家庭究竟该如何维系进行了自己的思考,于是就有了这部《小偷家族》”。观众看到的这个奇葩的“超越血缘的家族”,独特而又平凡,残酷而又温暖,当镜头渐次展开,一个“从萍水相逢到生死相依”的奇特家族的命运,不由自主攫住了我们的心。

  然而导演绝不煽情,这是他一如既往的故伎重演。他用隐匿的匠心悄悄编织故事,在克制和平淡的“生活流”中,用他貌似的无动于衷,让观众在共情之下情动于衷。摄制人员透露说,在拍摄“父亲追儿子的车”这场戏时,其实追了很长一段路,边追还把鞋子追掉了,而后嚎啕痛哭。但这些部分,是枝裕和都拿掉了,只剩下一小段的追跑。这正是导演的高明之处,他宁可适当留白,让观众参与想象,也不要站出来煽情,于是观众觉得憋闷与纠结,百感交集。

  有这样几个细节特别搅动人心。一个细节是,当办案人员问父亲,“你为什么要教孩子偷东西呢?”父亲沉吟片刻,略带无奈地回答:“我只会这些了。”观众在会意之余不免伤感:他何止只教了孩子偷东西?还有他漫不经心的性启蒙呢?庇护童幼的爱心呢?另一个细节是,女警察问母亲,“孩子怎么称呼你的?”此问让她一下子无从作答,然后是无言的捂脸、擦泪,那种千头万绪与千言万语交织的情感,通过角色丰富的脸部表情,让人泪湿。你分明感受到,在这无言的情境中,坎坷人生的一幕幕正向她涌来,她接不住啊,她没有能力给生活一个说法。还有一个细节是,儿子与父亲告别后,起先故意不去看车外奔跑的父亲,直到看不到父亲身影了,才默默喊了一声“爸爸”……这些克制的表演,都让影片的内涵得以升华,呈现出“超越血缘的爱”的动人情感。

  哪怕你不知道剧透,也还是能够从角色的对话中,慢慢理出一条“非血缘”的脉络,并且看到隐藏着的残酷一面:夫妇收养弃婴是对自己不会生孩子的补偿,赡养奶奶则是觊觎她的退休金,姐姐对奶奶的眷恋源于对亲生父母的怨恨,奶奶收留大伙是担心孤苦终老……这个“残酷一面”在两件事上达到高潮:一是奶奶去世,一家人冷静地把她埋掉,然后把她积攒的遗产取出来;二是当儿子犯事被抓,一家人不是急于营救,而是趁黑逃跑。是枝裕和在描写这一切时,依旧保持着那份克制和淡然,不做任何悲情渲染,于是也就稀释了那份残酷——毕竟,人家不是血缘关系嘛。

  可是导演显然无意聚焦“人性之恶”,反而是想通过真实的细节揭示他们身上的人性之善与美:奶奶对收留小女孩的态度,哥哥不忍心让妹妹“继承贼业”,父亲关心儿子的性萌芽,母亲为丈夫“顶包”,儿子知道父亲等一家子那晚打算弃他而去,还是心心念念彼此的感情依恋……当这一切都自然流露时,就显得特别自然和亲切,于是让人隐隐约约了悟:他们之所以愿意在一起抱团取暖,是因为有爱在做黏合剂,他们有时候很功利,有时候又超越功利,人性之丰富,一言难尽。

  演员的表演与影片的风格也非常搭调,个个都是素颜上镜,看上去普普通通,身上有很多缺点,仿佛天生就是生长在故事里的人,不会让人留意谁是大牌明星。由这样一群演员来演绎“生活流”特别合适,很多面孔我们都在是枝裕和的其他作品中看到过,比如那个“御用奶奶”。看着这个“小偷家族”其乐融融的笑容,观众也会禁不住感同身受,真心祈祷他们快乐幸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2018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广告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0版:特稿/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特稿/星期天夜光杯
   第A2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用不煽情的“生活流”悄悄击中你
俗世爱情中的临渊一望
华丽诡谲的盛唐气象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影视A17用不煽情的“生活流”悄悄击中你 2018-08-12 2 2018年08月1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