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新视界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8月1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尊医氛围再“浓”一点 医患关系再“和”一点
左妍
图 视觉中国
■ 医生精研医术全力治病救人,患者也愿予性命相托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首席记者 刘歆 摄
■ 长征医院 肖建如医生
■ 岳阳医院 龚利医生
  8月19日是我国第一个“中国医师节”,这是继护士节、教师节、记者节之后,我国设立的第四个行业性节日。下周日,全国医师将迎来首个属于他们的节日。

  近年来,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医生肩负的压力和责任越来越大,医生的工作环境如何?医患关系有无改善?他们对节日有什么话要说?

  当个医生好辛苦

  截至去年底,我国有执业医师360万,乡村医师198万,总数达498万,已成为世界上医生数量最多的国家。去年的一项《中国医生生存现状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医生的日常工作强度远超于日常所见。报告说,超50%受访医生表示自己平均每周工作在60小时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超八成受访医生有睡眠问题,尤其是熬夜和失眠。“睡个好觉”是很多医生的心声。工作时间不规律也导致了医生没有固定的三餐时间,有的时候刚刚准备吃饭,就来了患者,只能先赶去救治。仅16.6%的医生认为自己可以规律饮食。

  上世纪80年代,有一部电影《人到中年》,讲的是一名眼科医生陆文婷被繁重的工作压垮,最终发作急性心梗。陆文婷的女儿生病,她却直到看完病人才赶到托儿所。如今,越来越多的医生成为陆文婷的翻版。

  肖建如,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医院院长、解放军骨科研究所所长,也是刚结束公示的第四届“上海市十佳医生”。长征医院拥有国内第一家以脊柱肿瘤为专业特色的临床科室,也是亚洲最大的脊柱肿瘤外科治疗中心。对肖建如来说,这也意味着更多的病人、更难的手术、更重的责任。

  肖建如总是医院最晚下班的,每次看门诊,到下班时间,门外还是挤满了全国各地的病家。“病人克服各种困难来看病,住宿吃饭都成问题,作为医生,总希望为他们节省开支,顺利看上病。”肖建如说,怀着对病人的同情心,他很难说“不”,只能无限给自己加“压”。

  有妙手更有仁心

  众所周知,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难度高,稍有不慎患者就有瘫痪甚至死亡风险。也正因此,脊柱肿瘤手术堪比“奥数”题,肖建如便是出色的解题人。他说,一上台做手术,便没有了时间概念,最长的手术甚至要做12个小时,这种强度并非一般人所能承受。他说,当初选择成为脊柱肿瘤领域的开拓者,现在更要成为攻坚克难的奋斗者。

  10多年前,肖建如接诊一个10多岁的女孩,罹患胸椎肿瘤,父母推着轮椅进来,祈求他想想办法。肖建如成功为她切除了肿瘤,也改变了她全家的命运。术后这些年,他得知女孩考上大学了、出国了、在常春藤名校读研了,“看到病人痊愈后积极生活,便是作为医生最大的成就感。”脊柱肿瘤治疗费用较高,很多贫困患者因经济原因不得不中断治疗,令他十分痛心。目前,他正在着手准备打造慈善基金,不让贫困患者抱憾而去。

  第11届中国医师奖将于8月19日在北京宣布并表彰。上海推荐的三位候选人之一龚利,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主任医师。他在继承丁氏推拿流派手法基础上创立发展“坐位调膝法”,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为数以万计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带去了恢复步行能力的希望。

  工作之余,龚利最大的理想就是普及膝关节相关保健知识,愿所有人都能了解自己的膝盖,拥有健康的膝盖。2007年,他开始探索在社区开展膝关节健康筛查、健康知识讲座、推广“健康行走计划”。“刚开始还被居民或社区工作人员认为是‘买药的’。”事实上,龚利个人并没有实际利益,还经常想办法筹钱为家庭困难的患者提供治疗机会。一项纯公益活动坚持11年之久,靠什么来支撑?龚利说,“每个人都有父母,每个人也都有老去的时候,希望老年人能够早一点知道相关知识,早一点关爱自己的膝盖,能拥有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医者恩情永难忘

  医学在不断发展壮大,此过程中涌现出一批批标杆,留下了救死扶伤的美谈和医患互信的真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张长青教授讲述了一个令他难忘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钢铁战士”刘琦为救战友的孩子被烧成特等残疾,左腿变形,轮椅一坐就是30年。2011年,他找到当时的市六医院骨科主任张长青。张长青发现,刘琦腿部皮肤面目全非,失去了肌肉组织,左脚掌弯曲变形,但关节结构尚好,也许可以一试,让刘琦重新站起来。

  手术难度超乎想象,经验丰富的张长青在两个方案中选了一个,先将左腿“拉直”,再恢复足弓。两期手术后,刘琦弯曲30年的左腿终于伸直了。几个月后,他下地行走。张长青回忆道,自己对手术有一定的把握,刘琦对医护人员也十分信任,“我这条腿已经废了30年,治不好也没关系。”术后,刘琦还写下一副对联,“遭不幸,单腿独立三十载;遇救星,两足畅行下半生。”至今仍贴在张长青的办公室。

  后来,刘琦致信上海市委领导:“非常感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白衣天使们……我建议在全市开展评选‘十佳’好医生、好护士等活动,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作为一名‘白衣天使’的辛苦和不容易。”他的提议立即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积极回应。恢复评选后,张长青毫无意外地当选了那一届的上海市十佳医生。

  和谐医患新起点

  上海卫生计生系统20余万医务人员守护全市2500万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为“健康上海”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上海落实分级诊疗的过程中,作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全科医生让医患联系更加紧密,医疗秩序更加规范,成为和谐医患不可或缺的一环。

  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中心主任周峰告诉记者,目前,家庭医生提供的 “长处方”、“延伸处方”、药品快递、疾病筛查、健康宣传等服务,都有助于对患者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方便了患者的就医过程。家庭医生与病人通过长期固定的就医习惯,培养其充分的信任。如遇确需转诊上级医院的病人,家庭医生可以在病人和上级医院专家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几年来,中心培养了一大批居民“粉丝”,自发鼓动家人朋友去签约。

  在全民健康意识增强、医疗技术进步、社会老龄化等多方面背景下,医生在社会活动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传统的社会认知中,医生无疑是一份体面的职业,然而,这份“体面”是否名副其实,还面临着诸多考验。上海市医师协会会长、上海市医学会会长徐建光认为,医师职业的神圣,缘于生命的可贵;医师责任的重大,源于使命的崇高。首个“中国医师节”给全社会提供了一个机会,去重新认识和审视医生这个群体。今年8月,上海市医师协会和上海市医学会首度携手面向全社会共推“尊医重卫、共享健康”氛围,充分挖掘先进典型,促进医患沟通。他也呼吁,通过节日的设定,让全社会对医生多一份理解关爱。本报记者 左妍

  相关链接

  截至2017年底 

  上海累计招录住院医师20000余名 

  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11500余名

  累计招录全科培训对象2857人

  已有1294名完成规培 

  其中大部分下沉社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2018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广告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0版:特稿/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特稿/星期天夜光杯
   第A2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尊医氛围再“浓”一点 医患关系再“和”一点
你救我一命,我谢你一生
我为什么要做医生?
上海打造同质化高水平医师队伍
新民晚报新视界A07尊医氛围再“浓”一点 医患关系再“和”一点 2018-08-12 2 2018年08月1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