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新视界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8月1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打造同质化高水平医师队伍
左妍
  医生是一项高投入慢成长的职业,可谓“文火慢炖”,培养一名合格的医生至少需要10年,而培养一名优秀的医生则要15年甚至更久。近年来,上海坚持把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作为深化医改、建设健康上海的重要内容,切实强化基层卫生人才支撑,取得了良好成效。

  2010年,上海先试先行,率先在全市层面统一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截至2017年底,累计招录住院医师20000余名,经过培训,已有11500余名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其中,全科医师招录的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累计招录全科培训对象2857人,已有1294名完成规培,其中大部分下沉社区。

  2013年,上海又积极探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已有1415人通过了规培结业综合考试取得证书。上海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从服务卫生事业发展和医改的大局出发,在提升医师队伍整体水平的同时,为基层培养了一批合格的、优质的人才,为“强基层”和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起到了积极作用。

  医学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上海探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八年来,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各部门联动,形成了一系列支撑政策,建立了一套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的质控制度,培养了一支同质化、高水平的医师队伍。在教育部的支持推动下,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相结合,构建了“5+3”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并探索开展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试点。

  同时,上海不断创新人才使用激励机制,增强医学人才职业吸引力,特别是推动了规范化培训合格全科医生“下得去、留得住”。通过社区卫生综合改革,普遍提高了全科医生收入水平;将社区全科职称晋升单列,大幅度提高中高级岗位设置比例;浦东、奉贤等区还先后出台了“浦东八条”“奉贤七条”等政策,提高了全科医生扎根基层的积极性。目前,上海全科医生总数已超过8000人,达到每万人口3.3名全科医生,超过了国家2020年的规划目标(城市地区每万人配置全科医生2人)。

  本报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2018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广告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0版:特稿/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特稿/星期天夜光杯
   第A2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尊医氛围再“浓”一点 医患关系再“和”一点
你救我一命,我谢你一生
我为什么要做医生?
上海打造同质化高水平医师队伍
新民晚报新视界A07上海打造同质化高水平医师队伍 2018-08-12 2 2018年08月1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