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绷直,胯绷直,用脚的力量把腿弹起来!” 上海京剧院艺校老师周国盛一个踢腿示范,速度之快让宽大的裤管掀起了一阵风,让排练厅里新面孔们连连惊叹。今天上午,上海京剧院的排练厅里迎来了19位年轻学生,他们是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在校生,专为学习、体验最传统的京剧艺术而来。上海京剧院安排了丰富的课程内容,练基功、学曲谱、观摩表演、汇报演出……可以预见,这群学生们在京剧院度过的3周暑期生活将会精彩非凡。
第一节课是京韵操,男生班在三楼教室。戏曲里,手、眼、身、法、步是一体的。要练步,先练绷脚面,练好了再在踢腿中练习勾脚面。周国盛指导身形:“京剧的叉腰不要很高,手腕弧度要半圆形不要三角形,叉在胯上,比例会比较好看。”一次又一次的踢腿,就连平时有健身习惯的男生也觉得腿酸,看似简单,竟没有想到做起来如此费力。
男生班的老师声若洪钟,女生班这厢则优雅若岸芷汀兰,大家纷纷穿上了戏曲中必不可缺的典型元素——美丽的水袖。在老师曹健的指导下,大家练习着基础的撩袖和抖袖。手指虽然藏在袖子里,但却不能闲着,“手在袖子里也一定要翘兰花指,手指再稍微张开一点,水袖就可以撑住。”
1个小时课程下来,连曹健也没有想到这群“洋面孔”能学得这么快,“用一个时下流行的话来夸夸你们,skr skr!”引得大家都笑了。开班之前,主教老师史依弘还担心语言不通,原本计划以教授“身段”为主,但看到学生中文水平不俗,还来了不少音乐系的学生,她果断加码,打算对原来以赏析为主的唱段部分进行加强。
7岁就跟随父母出国生活的张维肖此番算是一趟寻根之旅,她从小就在奶奶的熏陶下听京剧,12岁开始学习歌剧,这次她希望抓住机会,好好看看京剧和歌剧的发声方法有哪些不同。一身中国风刺绣红裙的美国女生白乐雅吸引了全场目光,学习多年中文的她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这件裙子就是她在上海的小店里淘来的。
尽管只是短期课程,大家都入乡随俗用起了微信,讨论学习感受。本周的4场理论讲座后,学生们将分为6组分别学习《萧何月下追韩信》《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景点。9月7日,这批海外学员还将呈现一台汇报演出,并将该场演出带回美国,在当地进行更大范围的展示。 本报记者 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