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天惬意睡午觉,突然被房产中介、放贷公司之类的骚扰电话惊醒,这是什么感觉?驾车途中手机作响,虽有蓝牙,但接听的仍是骚扰电话,没有路怒也会平添几分愠色……老生常谈的问题就是难以根治,城市的精细化管理也跟着逊色。
顽疾会不会改观?前路当然是光明的。近日传出消息,针对骚扰电话、垃圾短信等问题,工信部计划开展专项行动,包括加强通信业务和资源管理,严控骚扰电话传播渠道,防止通信资源被用于营销扰民。
何谓“通信资源”?说白了就是我们每个人留存的手机号码、电话号码以及微信号、QQ号等。那么,严控“传播渠道”又是指什么?很显然,就是他人所掌握的属于每个公民个人所有的“通信资源”。现在工信部门表态了,要防止和严控由其掌握和管理的“通信资源”。其实,我们的通信资源不仅被电信企业掌握,还会被形形色色的单位和集体所利用。比如,现在办许多事情都会被要求留下手机号码,包括吃饭办优惠卡、预订车票和宾馆等。谁来严管公民的信息不被窃取和转卖?
几天前,教育部、工信部会同三大移动运营商,面向全国手机用户发送了一条国家助学公益短信。教育部称,收到短信,有人可能会感到疑惑,甚至怀疑是不是诈骗短信,大家尽可放心。为此,教育部还提醒公众:无论是哪个单位或者个人向公众提供资助,都不应要求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验证码等信息,也不应要求缴纳任何费用或在ATM机、网上银行进行操作。先有工信部发起的专项行动,再有教育部联手工信部的及时提醒。只是,阿诈里们又是如何弄到同学们的联系方式以及即将报到的具体高校与院系信息的呢?他们甚至又是如何较为精准地地摸清了每个学生、每个家庭的情况呢?事实上,真要查,也不会太难。
如今,治理骚扰电话和诈骗信息,打出的第一记重拳,不妨就落在确保今年不让一个大学新生上当受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