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阳光天地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市扶残涉农经济组织不断增加~~~
上海市扶残涉农经济组织不断增加~~~
上海市扶残涉农经济组织不断增加~~~
上海市扶残涉农经济组织不断增加~~~
上海市扶残涉农经济组织不断增加~~~
     
2018年08月2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市扶残涉农经济组织不断增加
助农村残疾人通过劳动增收
孙云
■ 浦东新区“海上桃花源”陆续吸纳附近几个镇的十余名残疾人前来学习桃木雕刻 孙云 摄
  最近,奉贤区和崇明区正在分别对3家和16家扶残涉农经济组织进行公示,正式挂牌后,将帮扶约500名农村困难残疾人实现劳动增收。这是2017年上海市实施“帮扶农村困难残疾人劳动增收”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后,各区将这一帮扶项目转入常规运作后取得的又一成果。

  不久前,对上一年度扶残涉农经济组织的年度考核也刚刚结束,获得“优秀”“合格”考评的扶残涉农经济组织也获得了相应的奖励。不少扶残涉农经济组织的当家人由衷地说,帮扶农村困难残疾人劳动增收既能让农村残疾人更有获得感,与全市人民一道迈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目标,也能解决农村人口空心化、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残疾人大学生回乡从事农业,更给传统农业带来了新的火花。

  2017年实事项目超额完成

  与居住在市区的残疾人相比,农村残疾人相对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就业途径较少,经济收入是全市残疾人收入的一块短板。为了加大农村残疾人综合帮扶工作力度,2017年,“帮扶5000名农村困难残疾人劳动增收”项目列入上海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涉及浦东新区、闵行区、嘉定区、奉贤区、松江区、金山区、青浦区、崇明区等8个区。各区残联将实事项目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尽可能覆盖到所有有需求的农村困难残疾人,全年共帮扶农村困难残疾人6515人,认定扶残涉农经济组织229家,双双提前超额完成目标。

  实事项目开展以来,得到广大农村困难残疾人的高度好评,不少农业合作社也响应扶残助残,积极申报。今年,这项工作转入常规,扶残涉农经济组织采取与农村困难残疾人签订劳动合同、劳务合同、联动服务协议等三种方式,通过给予农业生产资料、技术及产销服务等扶持措施,特别是与茭白编织、桃园改造、有机蔬果种植等有潜力的新型农业项目结合,帮助残疾人或残疾人农户从事农业劳动生产,有效增加收入。

  桃木工坊吸纳残疾人学艺

  2016年,东元农业公司的“海上桃花源”农业基地还是浦东新区唯一一个残疾人扶贫实训基地,如今,全区43家扶残涉农经济组织已经吸纳了844名农村帮扶对象。农村残疾人帮扶工作由点及面,逐渐展开,已覆盖全区13个涉农镇。

  正是桃子飘香的季节,我们来到位于大团镇的“海上桃花源”。在其中一处桃木工坊推门而入,屋内有一种淡淡的桃木清香。案几上,6位残疾人正埋头雕刻,不闻人声,只听见刻刀刀尖在桃木上摩擦发出的轻微“吱吱声”,安静得让人觉得暑气全消,燥热都被留在了窗外。

  浦东新区残疾人劳服所所长朱燕连介绍说,这个桃木工坊邀请江苏的雕刻老师来传授技艺,陆续吸纳附近几个镇的十余名残疾人来学艺,经过筛选,有6名残疾人长期留下来从事桃木雕刻,其中2名手艺精湛的残疾人已经能完成精细作品。

  来自泥城镇的肢体残疾人唐建兴做过玉雕,所以上手很快,从看料、定型、画样、切割到后面的粗加工、精加工基本都能一个人搞定,和同伴们流水线作业,效率更是高,一周就能雕刻出一只高约20厘米的小狗,在上海桃花节期间的义卖活动中颇受市民欢迎。他在车祸致残后曾经做过不少工作,2016年来到工坊后,就爱上了这个小天地,每天骑着电动自行车往返于两镇之间,干得不亦乐乎。

  除了通过开展桃木雕刻培训提高残疾人劳动收入,“海上桃花源”还利用自身平台优势,与浦东新区残联合作开展田园益智体验活动,邀请全区“阳光之家”和“阳光心园”学员来这里开展体验活动,并计划开展农产品速测员和盲人医疗保健按摩培训,拓展农村残疾人就近就业的渠道。

  残疾人带领残疾人种草莓

  嘉定的肢体残疾人范美华和儿媳一起种植草莓已有近20年历史,曾在全国草莓评比中获奖,品质一流,收入也不错,年收入均超过二三十万元。她常说,“个人致富不算啥,大家一起致富才算富”。婆媳俩带动全村28户残疾人家庭种植草莓,不仅一起参加培训,还毫无保留地将“如何利用太阳光能控制棚温技术”等经验传授给大家。正是在范美华一家的带头示范下,残疾人种植户们对种植草莓更加有信心了,大家共同辛勤耕耘,成为涉农经济组织内屈指可数的种植大户。

  在青浦区,2017年已建立51家扶残涉农经济组织,帮扶农村困难残疾人1186名。今年,帮扶残疾人数又增加196人,约10家合作社有意向加入扶残涉农经济组织。在51家扶残涉农经济组织中,帮扶人数最多的宙斌茭白编织专业合作社将编织手艺和茭白叶原材料送到残疾人家中,又在每个村设立一个收购点,让残疾人及家属都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编织手艺勤劳致富,特别是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更是第一次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有的残疾人年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看到自己手中的茭白叶子成为工艺品和生活用品,远销日本,赚回外汇,残疾人的成就感格外强烈,编织热情也日益高涨。

  金山廊下镇的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是去年建立的扶残涉农经济组织,为了方便11位残疾人员工上下班,下雨天还会专门车辆接送。虽然做的是切蘑菇、包装的简单工作,却能让从来没有工作过的本地残疾人每月得到三四千元净收入,让他们在家人面前也更自豪了。

  孙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雅加达之光
   第A18版:雅加达之光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2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阳光天地
   第A25版:新民旅游
   第A26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广告
   第A27版:旅游资讯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本报信息
助农村残疾人通过劳动增收
提升创业就业层次
浦东新区残疾人自强模范获表彰
上海市残疾人中国象棋比赛在大团镇举办
新民晚报阳光天地A24助农村残疾人通过劳动增收 2018-08-28 2 2018年08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