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从江苏盐城工学院食品专业毕业的刘苗会作为“上海市高新技术引进人才”落户南汇,2015年创业时,他瞄准了一片甜蜜的天地——水蜜桃种植。
惠南镇是水蜜桃之乡,但也正因为种植历史悠久,一些桃园已经老化。刘苗会在大治河沿线看到,这里的桃树树龄超过16年,产量、品质和效益都比较差。刘苗会从中流转了200亩土地,打算进行老桃园改建。
尽管他是种桃门外汉,但凭借敢想敢干的魄力,在老专家的帮助下,他闯出了一条改造新路——摒弃老树旁套种新桃树的连作模式,通过对老桃园整体砍伐、全面清理、水淹消毒、土地平整、深翻晾晒等土壤改良修复后,栽种新苗,实现全盘重新洗牌。
刘苗会大刀阔斧的改革如今初显成效。在三亩桃树育苗基地里,密密麻麻种着使用“六次嫁接”技术的桃树苗。与别的桃园一年只能长出一尺高的芽苗不同,这里种下去一年的小苗已长成一米多高的成苗,成活率高达95%,大大超过60%的平均水平。这样一来,桃树可以提前1年结果,经济效益显著增加。本来秋季才上市销售的桃苗,眼下已被大团、祝桥、惠南等镇的老桃园预订一空。
此外,刘苗会还引进秋月等新品种,一个桃园里同时种植了12个品种的桃子,使桃园鲜果的上市期长达2个月。
作为创新型农业人才,他在“科技兴农”的道路上大步前进。短短3年间,就主持和参与了国家星火计划项目、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等14项,还在惠南镇支持下注册了“印象惠南”商标,打算把大治河沿线1500米的老桃园都打造成生态走廊,立志要在惠南这个第二故乡把甜蜜的事业继续做强做大。
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