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郊野大地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9月0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苗会:改造老桃园,描绘好前景
孙云
  浦东水蜜桃名气响当当,但是从十几年前开始,就面临着部分桃园树龄老化、品质下降的问题。今夏,浦东水蜜桃种植面积减少,也与桃树老化、新树青黄不接有重要关系。有好树才能结好桃,在老桃园亟待改造的当口,一名作为“上海高新技术引进人才”来到浦东惠南镇落户的“新上海人”刘苗会,看到了其中的意义与机遇。三年前,刘苗会创业成立苗荟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苗荟”既是他名字的谐音,也寄托着他想在惠南这个水蜜桃之乡描绘老桃园改造美好前景的愿望。

  2004年,从江苏盐城工学院食品专业毕业的刘苗会作为“上海市高新技术引进人才”落户南汇,2015年创业时,他瞄准了一片甜蜜的天地——水蜜桃种植。

  惠南镇是水蜜桃之乡,但也正因为种植历史悠久,一些桃园已经老化。刘苗会在大治河沿线看到,这里的桃树树龄超过16年,产量、品质和效益都比较差。刘苗会从中流转了200亩土地,打算进行老桃园改建。

  尽管他是种桃门外汉,但凭借敢想敢干的魄力,在老专家的帮助下,他闯出了一条改造新路——摒弃老树旁套种新桃树的连作模式,通过对老桃园整体砍伐、全面清理、水淹消毒、土地平整、深翻晾晒等土壤改良修复后,栽种新苗,实现全盘重新洗牌。

  刘苗会大刀阔斧的改革如今初显成效。在三亩桃树育苗基地里,密密麻麻种着使用“六次嫁接”技术的桃树苗。与别的桃园一年只能长出一尺高的芽苗不同,这里种下去一年的小苗已长成一米多高的成苗,成活率高达95%,大大超过60%的平均水平。这样一来,桃树可以提前1年结果,经济效益显著增加。本来秋季才上市销售的桃苗,眼下已被大团、祝桥、惠南等镇的老桃园预订一空。

  此外,刘苗会还引进秋月等新品种,一个桃园里同时种植了12个品种的桃子,使桃园鲜果的上市期长达2个月。

  作为创新型农业人才,他在“科技兴农”的道路上大步前进。短短3年间,就主持和参与了国家星火计划项目、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等14项,还在惠南镇支持下注册了“印象惠南”商标,打算把大治河沿线1500米的老桃园都打造成生态走廊,立志要在惠南这个第二故乡把甜蜜的事业继续做强做大。

  本报记者 孙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文体汇
   第A07版:文体汇/聚焦
   第A08版:雅加达之光
   第A09版:雅加达之光
   第A10版:雅加达之光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新民财经
   第A16版:理念分享/新民财经
   第A17版:新民财经/股市大势
   第A18版:家庭理财/新民财经
   第A19版:金色池塘
   第A2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2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2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第A23版:新尚/摩登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自留地上建公园 家里开出服务点
诗意青西 醉美水杉红
浦东惠南打造浦东派琵琶之乡
刘苗会:改造老桃园,描绘好前景
气温回落菜价降 抢种叶菜保供应
新民晚报郊野大地A05刘苗会:改造老桃园,描绘好前景 2018-09-01 2 2018年09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