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按照医嘱服用降压药,血压仍会莫名其妙地升高或陡然迅速下降,伴有头痛、出汗和心慌等不适,到医院做了许多检查,也找不到原因;倒是有一部分患者在医院治疗颈椎病,歪打正着,“不安分”的血压却变得“听话”了。
颈椎病与血压的异常波动
颈椎病会引起血压升高吗?久坐不动、长时间驾车以及手机的广泛使用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低头族”,是近年来颈椎病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高血压合并颈椎病也是常见现象,调查显示,45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有80%以上合并颈椎病。颈椎病可引起血压大幅度升高或降低。由颈椎病变引起或加重的血压升高,有人称为“颈性高血压”“颈源性高血压”或“颈椎性血压异常”等。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当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低头族”后,高血压和颈椎病并存的现象就更为普遍。
最近的研究发现,颈椎病确实可以引起或加重高血压。颈椎病是因颈部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并因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而加重的颈椎或局部肌肉病变,导致椎间盘突出或膨出、韧带钙化、骨质增生,从而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脊髓和血管,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和血压异常波动。颈源性高血压占颈椎病的6.6%以上,占人群高血压发病的20%以上。中医认为,颈源性高血压是“因劳损、外伤、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搏结于颈项筋骨关节,加之气血不足、复感外邪而致颈项部经络痹阻,气血淤滞而为病”。现代医学认为,颈源性高血压属交感型颈椎病的范畴,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发生解剖学位移,压迫、刺激颈交感神经节,使其发出的节后纤维兴奋性发生改变,进而引起血管壁舒缩运动异常,导致血压异常波动。动物实验发现,当牵拉或刺激家兔颈部与颈椎比邻的颈交感神经和颈上交感神经节后,家兔的血压、心率以及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升高。所以推测,颈椎移位或骨质增生压迫或刺激局部的交感神经节和交感神经,引起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升高是颈椎病患者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
颈源性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高血压患者同时有以下大多数症状,就有可能是颈源性高血压,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 血压波动大,血压升高与劳累特别是长时间“低头”有关,与天气寒冷或吹冷风有关。
■ 常有如下症状:①颈部僵硬或肌肉疼痛、酸胀;②眼胀、干涩;③颈部、胸部发热感;④皮肤发红,排汗异常;⑤肢体发凉、麻木、乏力;⑥心慌、胸闷,甚至明显的胸痛,误诊为心肌梗死;⑦眩晕、头痛、 耳鸣,行走不稳等。
■ 血压变化与颈椎病发作相关。当颈肩疼痛、头晕或头痛时血压升高,症状缓解后血压亦下降。
■ 与普通高血压患者不同,颈椎病引起或加重的高血压,头晕、头痛等症状明显,部分颈椎病变严重的患者还会因体位改变发生频繁的晕厥。
■ 血压升高时,常规的降压药疗效不佳,针对颈椎病治疗后,血压随之下降。
■ 用牵引法等治疗颈椎病时,血压可下降20-30毫米汞柱,治疗间歇期间血压会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日常行为习惯要改一改
首先,尽量不要做猛扭头和改变体位等大幅度的动作,这些动作可能会导致脑部缺血加重,甚至发生晕厥。其次,起床前,先在床上进行轻微活动,也可用手撑住床垫再慢慢起床,快速起床容易引起头晕等。再次,尽可能减少长时间低头作业,如确因工作需要,最好每20分钟左右缓慢活动一下颈部。然后,加强血压监测,寻找血压波动的规律。最后,当血压明显升高,如果没有明显不适,尽量不要自行加服降血压药,以免血压骤降,加重脑供血不足。
这些患者的血压波动有明确的诱因,所以在治疗上与普通高血压患者有区别。治疗原则是去除或避免诱因、平稳降压。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特别是血压波动的规律,选用合适的降压药,也可结合针灸、推拿、牵引、中药口服或外敷等治疗。颈椎病发作期间,要结合患者颈椎病变的性质和程度、血压波动情况以及伴随症状综合治疗,颈椎病特别严重的,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不管用哪种方法,血压不能降得太低,以免加重脑供血不足。
王占成(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姬文慧(徐汇区华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