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0月1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丹青常驻心间
林嗣祺
  林嗣祺  

  我出生在老城厢的豫园附近。那里是一个文化底蕴相当浓厚的地方,到处都是书画摊、裱画店,每一处无不萦绕着浓墨的芬芳,挥散不去。就是这样的氛围,在我心中播下了文化种子,开始了我的绘画之旅。

  豫园就是我的“百草园”,也是我最初接触到绘画的地方。那时我在豫园里的糖业子弟小学读书。放学后,不是到裱画作坊看挂满了的山水画及《关公读春秋》人像画,就是到九曲桥上看人家用炭精粉画肖像。九曲桥俨然就是我梦中的天堂,因为那里还有各种连环画摊。别人看连环画,更多的是被故事情节吸引;而我看连环画,却主要看里面的画面。这一本《武松打虎》,武二郎铁拳骑虎背;这一本《岳飞传》,岳母刺背精忠报国;《杨家将》里的杨家儿郎身穿铠甲、头戴甲帽及长长的野鸡羽毛,英姿飒爽。每次黄昏,我仿佛被“钉”在那里,完全沉浸在画的世界。

  再后来,父亲买来了几本连环画让我临摹,我便不离身地带着它们,甚至带到学校去。当时我们的教室在点春堂旁四层楼的房子里,高年级在点春堂后面的楼里。坐在教室里,我俯瞰校舍周围龙墙含珠、湖石叠垒、亭台楼阁。高年级学生在那雕梁画栋、红柱楹联、华堂字画的教室里学诗学画。看到他们意气风发的样子,好生羡慕。什么时候才可以教我们画画呢?后来,画图课终于开始了,不过教的是图案画。有时学校办少儿画展,我拿出临摹的“武松打虎”的漫画,老师就会摇头晃脑地说:“谁叫你画的?不合题!”但最终还是会展出画来给我鼓励。

  绘画就这样成了我牵肠挂肚的事情。工作之后,我成了厂里的宣传干部。业余时间,我在小世界楼上南市艺校学习画画,又购得《芥子园画谱》开始自学国画。之后,我虽改为企业管理工作,但书画热情没有退。我的好友著名漫画家史美诚常会帮助我的创作,单位也会请来很多书画大家,如华君武、程十发、冯远、唐云等等来厂创作、上课,使我大开眼界。时光流转,退休之后的一次与老朋友偶遇,知晓了豫园书画院的存在,心生狂喜。豫园书画院就是我终老的地方,与老朋友一起畅聊书画、回忆往事,岂不快哉?

  如今的豫园书画院已经走过40年的时光。在老朋友们切磋技艺的同时,我们每年举办书画展、开办书画班,指导社区居民学习书画。有时还举办少儿班指导小朋友学画,弘扬豫园地区优秀的书画文化传统。昔日痴迷书画的青葱少年,现在成了指导孩童学习书画的耄耋画痴。韶华易逝,但心中的丹青依旧常青。

  晒台上的老克勒使老城厢又多了一分温情。请看明日本栏。

  十日谈

  上海老城厢忆事

  责编:徐婉青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专题
   第A13版:专题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7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新民旅游
   第A28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ZF01版:中缝2-23
金桂
以时光为主题的生活的“大书”
“自作孽,不可活”
重阳糕的故事
幸遇曹鹏大师
静安诗草·秋兴吟月
丹青常驻心间
新民晚报夜光杯A22丹青常驻心间 2018-10-16 2 2018年10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