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上海与黑龙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引入来自北方黑土地的优质马铃薯原料,并通过高校科技创新和企业产业化协作研发适合长三角地区消费者口味的马铃薯主食产品。“上海市在人才、科技创新以及经济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应该形成‘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的理念,加快形成一批成熟的加工技术并开发配套生产装备,带动全国范围内的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及产业升级。”上海交大马铃薯工程技术中心王正武教授说。
目前除了一系列技术突破,上海交大马铃薯工程技术中心通过校企合作,目前添加马铃薯原料的花卷、馒头、月饼等约20个产品已走入市场进入百姓餐桌,企业到今年9月已实现销售额8609万元。
未来,上海交大团队还将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及发酵工程等现代科技手段,持续改良马铃薯种薯的质量与产量、改善马铃薯相关产品的风味与口感;利用现代加工技术、现代储运与物流技术、现代包装技术,深入研究马铃薯及相关产品的采后生理及包装储运,提高储藏效率与安全性、延长产品质量保证的货架寿命,将更营养、更安全的食品推向市场;此外,对马铃薯所蕴含的天然植物成分和功能因子的深入研究、设备的改造和升级,以及马铃薯添加量界定与检测标准、产品质量评价体系和标准建立和完善工作等都亟待推进。
本报记者 易蓉
本版图片由上海交大马铃薯工程技术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