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准备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八项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是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一的‘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具备‘三素养’,即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和信息意识。同时,学校还要培养学生具备‘四自’的自强素养,即自律、自理、自学、自奋。”柴建荣校长说,只有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教师的教育素养,才能促进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校的内涵建设和发展。
育民中学的“蓝鸿铭海洋鱼类标本馆”,曾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早在1986年,学校就成立了生物兴趣小组,生物教师蓝鸿铭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采集、制作了各种鱼类标本,经历了几十年的积累和发展,才形成了今天规模的鱼类标本馆。
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建立在中小学里的专业性海洋鱼类标本馆,面积虽小却收藏着从软骨鱼纲到硬骨鱼纲共85科300余种鱼类标本,形成了一个具有分类系统的海洋鱼类展示空间。
踏入育民中学的新生,大多都会对参观标本馆的“第一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刘垚、丁旭明两位同学说:“学习了《警惕生物入侵》这一课后,我们想到了一个拓展研究课题。海水中含有大量生物,它们随着海水进入到了压载水舱,会导致一个水域的生物或种类繁多的生物组,随着压载水传送到另一个地理性隔离水域。于是,我们希望通过调查,去探究外来水生生物是否能够在另一水域生存。”
杨敬轩、郑瑞妙、刘煜三位同学的课题是《各种鱼类的透明及骨骼染色》。他们说:“鱼类作为人类日常生活中的食材,几乎人人都吃,但又有多少人思考过关于鱼类及不同鱼类骨骼特性的问题呢?对于我们这些初中生来说,最为艰辛的便是实验过程。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买了不同种类的鱼干进行骨骼染色,最终做出了一件件漂亮的标本作品。”
首席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