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聚会,席间大家天南海北的闲聊,其中,聊得最多的是当下的热门话题——旅游。聊自己去过地方的见闻、饮食、建筑,博物馆里的所见……渐渐地,说到了一些在旅途中让人不快的事,尤其是我们同胞的一些行为——有引自媒体的,有自己亲见亲历的,好像每个人都有些吐槽,而对自助团餐时候的“吃相”说得尤多。然而,我倒是有些别的话想说说。
自助餐80年代下半叶进入中国大陆,确实曾经因为大家对这种形式的不了解或者不懂得,时时会有令人啼笑皆非的表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在过去常被诟病的现象,早已在悄然地发生变化。今年7月去俄罗斯旅游,碰到好多同胞。我们在同一家酒店用自助餐,长长的取餐台上堆满丰盛的食物,没见有国人胡抢乱拿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餐台边角处有一锅子飘着浓浓番茄味和奶油味的罗宋汤——本名其实应该叫“红菜汤”,我注意到:中国的游客都是端着餐盘依次上前,只是稍稍舀上一两勺,很是礼让。汤锅的边上,堆放着各式奶油面包和鱼子酱,我听见他们在相互轻声商议:我们先拿一根长棍分一下吧,鱼子酱也先少拿一点……看着听着,我心里觉着甚是熨帖,又有几分欢喜。
据知,前年5月有一个中国的3000人旅游团去西班牙,一系列的观光活动中,这3000多位“驴友”的行为举止,赢得了当地市民的高度赞赏。《欧洲时报》刊文评说:中国旅游团的主要活动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一些大型活动中,中国人在开场和散场时都井然有序,没有争先恐后,没有大声喧哗,礼貌文明,欢迎再次光临西班牙。同时,也看到过报道,个别西方游客在景观点拍照时,欢喜用手抚摸和拥抱雕塑,甚至对一些历史名人雕像作出不雅动作等等。
任何国家与任何民族,都有不同的人群,其文化修养与素质必然地存有差异,不可片面地把一些个别行为上升到“民族素质”。无论对待中外游客,提议大家不要光有批评的声音,或许一句轻轻的提示,一个会心的眼神,比起在事后大发议论,效果会好很多。而在网上连篇累牍、津津乐道于“只有中国人才这样的”,这样的心理定势,我以为就失之于偏了。其实,好事同样多得很,只是这时候,我们就“看不到”了!这不也蛮怪的?
与其频频聒噪,不如多一些引导与宣教,哪怕是善意的讽喻,使他们在笑声里脸发热,让他们思索之余能有所领悟。文明的楼台,或许就在这笑声里,在这思索中,一块砖一片瓦地渐渐垒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