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般般皆交付,柴米油盐酱醋茶。”才女变主妇的小诗,有人为之哀叹痛心,认为这是人生悲剧;有人则肯定她的踏实。在我看来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和琴棋书画诗酒花并不冲突,正所谓:非世俗无以致高雅。
只有真正懂得生活,融入这庸庸碌碌世俗之中的人,方能明白,真正的高雅究竟在何方。
杜甫有“诗圣”这称号,大概就在于此:他有一双洞察世俗的眼,体察世俗的心。他的诗记录下社会剧烈动荡中真切的生活体验:“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他亲身感受到百姓的疾苦,才能道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我能想象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里,杜甫带着他的满腹才情,融入了百姓,融入了世俗,融入了天下,这才成就了他的“圣”!比起李白的“琴棋书画诗酒花”,我怕是更爱杜甫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说高雅,则可以谈谈《诗经》。《诗经》是古代诗歌的源头,亦植根于对现实生活的写照。《芣苢》“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襭之”重章叠句,回环反复,记录了一群妇女兴高采烈的劳动过程;《采薇》写士卒返乡之路,道出了出征的艰苦以及强烈的思乡之情;《君子于役》刻画了女子对服役丈夫的思念之苦。不难发现,这“思无邪”全是先秦人民世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凝结而成的,翻开《诗经》都是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是如此踏实,不似人们所想的那么不食人间烟火。
大俗即大雅。常会听闻别人眼中这世俗的雅俗之分,可我觉得这无需争论。雅俗是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非世俗无以致高雅。老舍笔下的《龙须沟》《骆驼祥子》《茶馆》等作品,或许你看到的只是老舍笔下的屋檐角落,黄杏绿橘这些世俗的小玩意,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可正是这些世俗、平凡的生活撑起了老舍作品的高度和厚度。透过这份作家对生活浓厚的情感,你看到的还只是世俗吗?
每一个所谓高雅之人,都是生活的艺术家。只有将你的一切灵感和感情源自于世俗,才不会辜负你的这一片才情。不妨沉下心来,到这世俗的世界里来走一走,你会惊讶,生活何处无风景!只有融入世俗,才能将你的才华升华成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