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文体汇/聚焦
     
本版列表新闻
清华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成果展开幕~~~
清华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成果展开幕~~~
清华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成果展开幕~~~
     
2018年11月2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华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成果展开幕
秉烛细看
名画中人物表情
徐翌晟
■ 甲骨文表情包展示 记者 胡晓芒 摄
  通过VR技术,观众可以看见敦煌石窟的内部场景,全息投影的“敦煌飞天”可以翩翩起舞;秉烛游走中,借助光亮一窥《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人物细节……昨天,“万物有灵——清华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成果展”,在豫园商城华宝楼豫园书局开幕。借助现代科技力量,展览重现古老文化遗产魅力,使之可触可感可知。

  名画的现代演绎

  展览最起始的一件新媒体装置,作品名为《骷髅幻戏图》,与宋代画家李嵩名作一致,也是宋画中关于生死观的延伸。当观众点击画面中的团扇,团扇旋转进入动画幻境,便出现了一个大骷髅通过悬丝操纵小骷髅跳舞的画面。其实这是一个互动的场景,观众用手去触动画面上的线,线会变成几道光线闪动,小骷髅也随着线的移动舞蹈,因为画面上所有的曲线和动作,都经过精密的动力演算,看起来十分逼真。仔细观看,会发现大骷髅上也有一根时隐时现的牵线,若触动的是这根线,那么将出现一个传统钟馗戏中的场景,完全出乎意料,又更为戏谑。到底是谁操纵了谁?“对于古人作品的当代诠释,并不仅限于直观的画面,我们传承的也是古代名作中的价值观和智慧,通过以往无法实现的交互手段体现出来。”在作为背景音乐的阵阵鼓点声中,策展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王之纲说。

  站在《韩熙载夜宴图》面前,当观众拿起蜡烛,其中的感应装置,可以实时“照亮”画面的某个局部。光随人动,令人有在走廊上向里张望的错觉,长卷幕幕展开,如同夜访韩熙载的深宅一般。“在这些作品中,我们把与观众交互的感觉融入作品的表达中,注重探索实物与虚拟体验相结合的感受。”王之纲解读。

  雕塑的古今互换

  展览上,有从古代名画中衍生出的作品,比如从古代饰物中衍生出的动态雕塑《不大不小》,出自建筑专业学生齐雯之手。最初的形状是一个古代女子穿的尖尖的鞋履,当观众上前转动旋钮,机关作用下,鞋的形态就会发生变化,拉高成为现代的高跟鞋。齐雯表示:“这个作品提醒我们,对传统和文化需要换位思考,彼此尊重。”

  在“紫禁威仪”展区,“端门数字博物馆”首次尝试将整座文物级的古典建筑,完全以数字化展示,为我们打开了故宫珍藏已久的文化宝库。数字互动技术与古典建筑家具巧妙融合,每一扇门都对应着真实的故宫殿堂,人们可以触摸到真实的宫廷生活,织绣、服饰、家具、书画、器物,穿越漫长时光,依然保有温度。

  漫步豫园商城,周围是热闹沸腾的市井之声。这样一个以高科技形式展现了文化遗产的展览,正是开在此处,真正地实现了把艺术融入生活,把展览融入公共空间。这样的展览,在人文精神的地标性场地中,续接着城市记忆,带给观众多元解读。

  本报记者 徐翌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7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新民财经
   第A18版:股市大势/新民财经
   第A19版:新民财经/理念分享
   第A20版:家庭理财/新民财经·广告
   第A21版:金色池塘
   第A2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第A23版:新尚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用现代曲 唱传统戏
秉烛细看 名画中人物表情
广告
新民晚报文体汇/聚焦A09秉烛细看
名画中人物表情
2018-11-24 2 2018年11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