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3月2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也说“生态葬”
杨蕴石
  杨蕴石

  曾经,听到媒体呼吁“生态葬”一说。为了节省土地,为了发扬现代文明的好风气,提倡“江葬”、“海葬”、“树葬”、“草坪葬”。

  二十多年前,我为死去的母亲在海滨地区置了一块墓地,让母亲“入土为安”,尽了孝道。当风雨交加或雷打电闪的夜晚,我总会想到墓碑上母亲的照片,此时遭受着风雨的侵袭,心在隐隐作痛。清明、冬至扫墓时,我总是首先把母亲的照片仔细地擦干净,抹去风雨留下的尘埃,像是抚慰着母亲。尽管如此,母亲照片终年受蚀,难解我心头之结。很多年后,才慢慢释然。 

  后来,我看到黄永玉大师的一句话:“我将来的骨灰是最好的肥料。”这大大地启发了我。对呀,我特别欣赏“树葬”、“花葬”甚至“草葬”,让故者回归大自然,与大地融为一体,绿草为伴,红花为伍。

  可以想象,这也算是死者对生者一份最后的礼物,让庄稼茂盛,花树更艳,后代子孙也能和亲人接近,这是一种最好的缅怀了。

  国土资源是有限的,每年大量墓穴占去多少土地?由此看来殡葬习俗的改革刻不容缓。身边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从不接受到接受,传统的观念在发生更切合现代文明发展的转变,这是好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8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9版:综合新闻·专版
   第A10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1版:家装专版
   第A12版:目击/上海之魅
   第A13版:目击/上海之魅
   第A14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20版:夜上海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新民法谭
   第ZF01版:中缝4-21
山里歌声
家乡的味道
春来花自青
同心同德
“嘎讪胡”的由来
骑行的快乐
也说“生态葬”
新民晚报夜光杯A22也说“生态葬” 2019-03-22 2 2019年03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