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专家韩渝萍主任指出,高血压和糖尿病人群除了面临血管损伤、脑卒中、冠心病、肾脏衰竭等的风险以外,眼睛也要一起“背锅”。韩主任表示,长期罹患高血压,就会引发动脉硬化,进一步发展就容易引发动脉阻塞。而有些静脉里的血液因堵塞就会另辟蹊径“跑”到视网膜,引起视网膜出血。如果出血再多就会“跑”到眼睛的玻璃体里,造成眼底出血,引发视力模糊甚至失明。
血压过高易致眼底出血
据韩渝萍主任介绍,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变细,血流相对缓慢;且长期的血压升高,使动脉内皮受损,血管内壁粗糙、狭窄,容易形成血栓。就像一根纤细的水管,随时都有可能被突如其来的杂物“堵住”。一旦栓子阻塞眼动脉,可使患者“眼睛突然看不见”。我们的视网膜依靠中央动脉供血,一旦动脉阻塞,会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表现为突然失明。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抢救治疗的黄金时间是发病90分钟之内。缺血缺氧超过90分钟,视网膜神经组织常常发生不可逆的损伤。视网膜动脉阻塞多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病人。血糖高、血脂高、血液黏滞度高等一些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也是导致突然失明的危险因素。因此,这类病人如果突然出现一只眼睛看不见,甚至没有光感,一定要立即到医院眼科就诊。对于眼底动脉血管阻塞性疾病,治疗时机至关重要,医生和病人都需要“与时间赛跑”。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中老年患者中常见的病因。在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占据主要因素;其他危险因素还有心脑血管疾患、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其典型的表现是患者突然出现迅速、无痛性的视力下降,严重者视力仅存光感。
韩渝萍主任提醒,一旦确诊为高血压,患者最好每隔3—6个月就进行一次眼底检查。血压过高,容易导致眼底出血,会表现为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头痛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出现视力突然丧失。所以,建议高血压患者别只顾控制血压,还要照顾好你的眼睛!
嗜糖如命或患糖网病
可致盲
除了高血压外,糖尿病也是眼睛健康的一大“杀手”。甜食的存在对于人们始终是一种诱惑。中国人对糖的消耗量居高不下,吃糖的危害还没有被更多的人认识到。
近年来,随着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急剧增加,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病)致盲率也呈大幅上升趋势。韩主任表示,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缓慢,不痛不痒,但视力却逐渐受损,因此,糖尿病患者不仅平时要注意控制血糖,还需定期检查眼底,必要时可以做眼底荧光造影以发现早期视网膜病变。
韩主任指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可分为六个时期:一期:出现微动脉瘤或小出血点,但出血点较少,临床表现一般不明显,患者往往没有特殊感觉;二期:有黄白色“硬性渗出”并可见出血点,临床表现轻微,患者有时可感到轻微眼部不适,或在视线中突然出现黑影、“蜘蛛网”、“飞蚊”等现象。;三期:有白色“软性渗出”并可见出血点,开始出现轻微视力下降或视野异常;四期:眼底有新生血管生成并发生玻璃体出血,视力下降明显;五期:眼底有新生血管生成和纤维增生,视力和视野都有明显影响;六期:眼底有新生血管生成和纤维增生,并发生视网膜脱离,视力受损严重,甚至失明。
韩渝萍主任在此特别提醒广大“糖友们”,一经发现糖尿病,应立即散瞳检查眼底,可通过眼科医学对病变进行干预。如在眼底未发现病变,则可每年例行检查一次。当出现轻微病变,需缩短检查周期,每半年检查一次眼底,以便实时监控眼底情况。当发现眼底产生新生血管时,则应3个月检查一次眼底,并积极治疗,防止失明的发生。
■专家简介
韩渝萍 主任医师
临床擅长: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眼病的诊治;青光眼、白内障的手术诊疗;尤其擅长葡萄膜炎、视神经疾患、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疾病、黄斑病变、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的诊疗;眼底激光及玻璃体腔注射。
义诊通知
经相关部门批准,上海爱尔眼科医院举办“关爱眼健康”义诊活动。义诊活动期间,本着“便民惠民”的原则,特开通免费VR眼病视觉体验、免视力、眼压检查费、免裂隙灯、眼底镜检查费,免专家会诊费等多项绿色就医通道,向广大群众提供专业眼科咨询及检查服务。
爱心提示:本次义诊采用电话/短信预约报名的方式
■义诊时间:2019年3月27日(周三)上午8:30
■义诊预约电话:138-1885-3479
■义诊短信报名:编辑短信“义诊+姓名+联系方式”发送到138-1885-3479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路1286号(10号线宋园路2号口)
义诊备案编号:长卫登字(2019)第00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