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0日,第十一届圣埃蒂安国际设计双年展揭开帷幕,展览主题为“我,你,我们,共同创造”,特邀中国作为主宾国,旨在与中国同创改变世界的设计理念,以及设计系统和相关的产品。中国展上海展区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上海)推进工作办公室和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联合主办,上海展区的主题为“未来生活方式——上海范本”,展现了生机勃勃的中国设计发展景象。
法国小城圣埃蒂安,是和中国北京、上海、美国底特律、奥地利格拉茨等城市齐名的设计高地,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27个“创意城市”之一。圣埃蒂安有着法国第二大的当代美术馆,还有法国唯一的设计双年展——圣埃蒂安国际设计双年展。该展始于1998年,在国际上与“米兰三年展”“美国国家设计三年展”“米兰设计周”“伦敦设计节”等著名设计展事并驾齐驱。
为什么用“未来生活方式”来展现上海设计,设计又如何促进上海成为城市范本的呢?上海的国际化有着悠久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更是独领全国流行的风骚。上海带给全国最大的影响,并不是一件一件具体的产品,而是生机勃勃的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背后所支撑的则是充满智慧的方式策略,以及政府、企业、用户等的有机合作,使上海成为中国城市生活的发展范本。上海设计对城市生活的促进和提升,是否会使上海生活方式成为世界所关注的未来的生活方式呢?且看策展概念、展品和观众的反应。
美是上海设计必不可少的支撑
这里,帘幕重重,光影交织,亦真亦幻。目光所及,是遍及展馆的大型装置——“虚山水”,这是上海设计师杨明洁2018年获德国红点奖的作品。作为本次展览设计师的杨明洁,是YANG DESIGN及“羊舍”创始人,也是福布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和同济大学客座教授。他的观点鲜明,也是上海设计的特点之一,他认为形式美是设计不可或缺的支撑,是设计师传达设计理念的基本要素。“虚山水”装置中使用的“Y”支架,是能够自由塑形白色细胞形状的单元体,经过不断解构、重构、生长、蔓延——呈现出数字文明中的美学意味。同时可任意拆装的设计,减少了浪费和污染,向各国观众证明了上海设计师对可持续发展的担当。装置由法国当地的艺术院校的学生动手搭建,响亮地回应了展出的的主题:我,你,我们,共同创造。
信步展区,亮点频现。“Wonderlabs”设计“瞬息”装置,几十把纸伞横竖排列出一个点状矩阵,程序控制伞面缓慢开合,不断变幻出图案和文字,现代又充满诗意的唯美。设计者“Wonderlabs”也是一家设计公司。观众是否喜欢,能否理解?只见他们一个个把手机从拍照模式改成摄影模式,不言自明了!以上两件可以媲美当代艺术品的装置均出自设计师之手,足以证明上海设计已然把美感融于骨髓。
以智慧、技术和艺术服务于生活
上海参展的展品涵盖交通出行、日用器物以及流行时尚各大类,产品虽不同,但无一不是紧扣市场盲点开发,充满创见和智慧的设计。当下的新技术、新材料在产品中的应用,其目的只有一个:为提升生活品质服务,使得上海设计更为精致灵动并熠熠生辉。
开发市场需求,不盲目跟风设计,力求产品具有独创性。儿童滑步车可以锻炼幼儿的平衡感、肢体协调感,更能锻炼心肺功能和腿部力量。欧美儿童的滑步车比赛,连尚未学会走路的幼儿都能够参加。“小牛”电动车设计师刘传凯设计的儿童滑步车结构巧妙,车架和前叉部分用碳纤维成型,后平叉的部分用射出尼龙加玻纤和锻铝合金制造,整车不超过2.8公斤,是儿童滑步车中的一匹黑马。“Wiha”24合1精修螺丝刀套装是小猴科技团队研发的一款设计精良,售价在百元以内的产品,一问世就成为米家产品中的爆款产品。齐思工业设计公司为博世开发设计的Bosch Go则定位于专业人士,小而强劲的电动手持钻,畅销海内外。
在产品中,不以新技术、新材料马首是瞻,而是将新技术、新材料用于提升生活品质。“90分”智能可跟随旅行箱“Puppy1”,采用精准军用无限定位技术,采用平衡方案。具有首创拉杆和提手功能二合一,智能指纹锁,多重人机交互功能,可拆卸锂电池等多项亮点。为了能够解放使用者的双手,实现自由出行“羊舍”的碳纤维智能旅行箱曾获得德国 iF设计奖,是本GOOD DESIGN设计奖,设计中通过特别的双U形铝镁合骨架与来自航空赛车领域的碳纤维结合,实现了轻量化与坚固性统一。
使城市萌发有机生命力
设计不完全是产品,上海设计也离不开建筑与城市项目。展览中有最新的大型文化建筑项目如:上海博物馆东馆设计;城市微空间复兴项目如:八分园;社会创新项目如:NICE 2035;还有建筑设计师自发的,老社区的建筑与居民生活测绘项目如:田林新村研究等。这些项目代表了政府、设计师、市民,以及众多领域共同参与创造的成果,在城市进入稳定发展时期,设计使城市生活品质的提升萌发出有机的生命力。
引人瞩目的展品随处可见,例如 “Let’s Talk”学术论坛上俞挺和戴春发起的“城市微空间复兴计划”,旨在激活随处可见的负面空间,以丰富社区生活内涵,使广大市民滋生出对所居住社区的归属感。俞挺的“八分园”项目链接城市生活中的不同方面:传统的、日常的,以及文化的等等,最终诠释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且提供了一个更为深刻的,有关上海真实面目的理念。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发起的“NICE 2035”项目着重联结老居民与时尚群体的纽带。把新技术、商业和艺术在老化社区逐步植入,让市民从参与者,继而成为创造者。项目扎根社区这个“需求端”,运用“设计”来整合科技、创意、商业模式,构建全新的未来生活方式,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社区原有的生活方式基础上进行商业模式测试与快速迭代,让资本、学校和社区三方联手,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从而设计驱动式的、基于生活方式创新的半成熟项目或初创项目向资本端导入。
展览内容涵盖城市生活、建筑和产品,有时尚领域,有实验性的先锋思维,也有销量巨大的网红产品,这些作品向世界展现了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设计,以设计为途径之一,让中国由产品出口大国,向设计输出乃至生活方式输出强国的大步猛进。
众多的好设计,无法一一介绍。热烈的反馈,足可显示出法国设计领域和观众对中国设计的赞赏,对上海设计的好评。上海就是这样一个城市,海纳百川,大气谦和。她的设计是融合了智慧、技术、艺术的一门学科,她会源源不断滋养并优化上海的生活方式。上海向世界输出的,也是一份欣欣向荣的未来生活方式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