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新民健康/医技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4月0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五代脑立体定向手术-靶向治疗难治性精神疾病
  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统计,我国重症精神疾病患者约有1600万,他们经过长期、正规、足量、足疗程药物治疗,仍然有1/3的患者症状得不到有效控制,这类疾病被称之为难治性精神疾病,精神内科医师无奈地称之为“精神癌症”。

  对于难治性精神疾病,精神外科-立体定向手术有了用武之地。该技术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如今的定向与定位技术已经发展至第五代。其特点是脑内核团定位精准,神经调控安全有效。这让精神疾病患者的顽固性症状得到了及时、有效地控制;同时,服药剂量也显著减少;阻断了患者的恶性精神循环,让精神康复得以真正实现。

  第五代脑立体定向的核心技术是神经核团定位,它实现了将患者头部CT、MRI、DTI图像的融合定位,该定位精度为亚核团水平,误差仅为0.01毫米;并且,定位专家在术前就可以根据患者影像学特点定位神经核团、规划手术路径,指导手术专家按手术规划完成手术,这种手术前定位、评估和预判,为神经核团的微创调控奠定了基础。

  微创调控手术以脑内双侧杏仁核、内囊前肢、扣带回等神经核团为靶点,根据精神患者的核心症状,再增加其他神经核团进行治疗。例如,以躁狂、攻击为核心症状的患者,手术专家将对杏仁核、内囊前肢、扣带回等核团进行神经调控,同时增加隔区核团的靶点调控;以幻觉、妄想为核心症状的患者,则增加丘脑背内侧核的神经调控。总之,研究表明,不同的核心症状,总会有与之相对应的脑内神经核团靶点-即精神疾病的外科治疗有规律可循,也有医学理论做指导。

  总之,第五代脑立体定向技术应用广泛,不仅用于脑功能性疾病的治疗,也用于脑部疾病的检查。例如,该技术普遍应用在顽固性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躁狂症、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所致精神障碍、帕金森病、癫痫病等的手术治疗;也可用于脑内小病灶活检等。立体定向手术切口小,骨孔仅0.8毫米,经此孔将2毫米电极插入脑内核团即可完成手术,这使复杂脑部手术变得简单易行。

  尽管如此,专家仍提醒,定向手术治疗脑部疾病虽然有效,但也存在小概率的潜在风险。对于精神疾病,有手术意向的家属应带患者到医院进行综合评估并慎重选择手术治疗。

  作者系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功能神经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微侵袭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体新闻
   第A1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夜上海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19版:镜头艺术
   第A20版:创见
   第A21版:汽车周刊
   第A22版:车界车市·专题/汽车周刊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第ZF02版:中缝12-13
第五代脑立体定向手术-靶向治疗难治性精神疾病
有口福——才幸福
关注“世界帕金森日”
气温骤变、花粉霉菌添乱诱发哮喘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新民健康/医技A23第五代脑立体定向手术-靶向治疗难治性精神疾病 2019-04-03 2 2019年04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