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汽车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6月0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堕入低谷的中国品牌汽车路在何方?
雍君
  今年1-4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大幅滑坡高达22.3%,市场份额较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预计第二季度很有可能跌破市场份额40%的“预警线”,进入新一轮洗牌期。

  政策推力失灵

  从2014年开始,中国品牌市场份额稳步从38%上升至2017年的44%。然而从2018年起,这一趋势戛然而止,开始全面下挫。仔细回想, 2017年10月,国家正式公布小排量的购置税减免政策全面到期,或许是中国品牌下滑的“罪魁祸首”。

  在2014年小排量购置税减免实施前,绝大多数合资品牌此前基本上都采用1.8L、2.0L、2.4L等大排量发动机,小排量发动机并不流行。随着小排量购置税减免正式实施,中国品牌随之大量搭载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型出现,而且绝大多数是正当时的SUV车型,中国品牌也从此开始强势崛起。如今政策到期,中国品牌就下滑近4个点,这显然不是巧合。无独有偶,当下新能源的补贴也即将退坡,一些发展不那么好的中国品牌车企也乱了阵脚。或许,没有了政策扶持,中国品牌的繁荣只是一个假象。

  在刺激政策期间,中国品牌份额都出现明显上升,上升幅度均接近5个百分点;而合资品牌在两次政策期间份额均出现了下跌,显然刺激政策对中国品牌的红利效应更为显著。究其原因,一是中国品牌1.6L排量以下的车型占比较高;二是购置税减半政策更符合首次购车且注重性价比的消费者偏好,中国品牌是该类客群的首选。

  与消费需求脱节

  从车型上看,在2014-2017年这个周期内,中国品牌之所以能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抓住了中国SUV细分市场的超级红利。2012-2017年,SUV销量的年均复合增速高达41%,市场比重从17%增长至43%,与轿车已经相差无几。而在这波SUV红利期中,中国品牌显然是最大赢家。

  但是到了2018年,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品牌SUV销量同比下降6.7%, 究其原因则可以总结出不少,比如2018年油价总体处于上涨周期对SUV消费形成了抑制,SUV的两大重点市场都出现负面影响:农村和乡县市场的汽车消费普及期已接近尾声,中西部地区房地产火爆对汽车消费的挤压,而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消费升级导致消费需求的变化和合资品牌的主动战略调整。

  中国品牌主打小型、紧凑、低价的SUV市场,而在当前换车需求逐渐取代新购需求的汽车消费升级阶段,中国品牌的传统强势产品开始与需求脱节。另一方面,合资品牌不断加强SUV的全产品线布局,开始弥补小型、紧凑型SUV的市场空白,C-HR、奕泽、探歌、柯珞克、柯米克等竞争力较强的产品对中国品牌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压力。一系列的残酷打击,让曾乘风而上的中国品牌SUV跌回地面,被退潮的车市打回原形。离开政策庇护的中国品牌SUV终究要面临市场的残酷洗礼。

  遭遇品质瓶颈

  中国品牌之所以能在市场份额上不断扩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产品力的持续提升,特别是在以前被人诟病较多的产品质量问题方面大大改善。然而,在2018年,中国汽车品牌不断缩小与合资品牌质量差距的进程也同样遭遇逆转。

  权威市场研究公司J.D.Power发布的《2018中国新车质量研究(IQS)》报告显示:“经过持续多年的提升之后,中国汽车行业整体新车质量在2018年略有下降,中国品牌与国际品牌的质量差距也在连续七年缩小之后首次扩大。”该报告指出,2007年-2015年是中国品牌质量快速提升期,与豪华品牌、合资品牌的差距迅速缩小。但过去三年这种差距没有进一步缩小,原因在于当中国品牌质量提升到一定阶段之后,遭遇品质瓶颈期,进一步缩小差距的困难加大,速度放缓。

  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中国品牌在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方面亟待提升,目前除了屈指可数的那几家有研发能力的自主车企,合资品牌在技术和实力上基本能碾压一大片中国品牌,中国品牌以价换量的策略已不再适用于市场,个性化与高品质势必将成为主流。

  颓势逆转可期

  放眼未来,中国品牌应当如何逆转当前颓势,重新开启一轮增长周期呢?

  一是及时调整产品战略,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最近几年,中国品牌在产品战略布局上严重失衡,资源严重堆积在SUV和低端MPV市场,轿车及其他细分市场则鲜有投入。而当前市场出现诸多结构性变化,尤其是轿车市场回暖,中国品牌应及时调头上攻,可望在轿车细分市场创造一波新的红利期。

  二是SUV市场虽然接近饱和,但在高端化方面依然存在机会,豪华和个性化SUV将成为新兴增长点。随着头部品牌不断向上突破,更多中国品牌应该抓紧转型换代,与合资品牌争夺SUV市场的主导权。

  三是由于中高端MPV具有长期增长趋势,很可能成为中国汽车消费第三个需求爆发点,中国品牌完全可以凭借在低端市场的绝对统治力,加快对中高端(10万-20万元)家用和商务MPV市场的布局。

  另外,当前汽车“新四化”发展趋势已成为行业共识,中国品牌将有机会获取一波新的战略机遇期。“新四化”中的智能化、网联化已成为中国品牌对抗合资品牌的撒手锏,而“新四化”中的“电动化”和“共享化”也有望成为中国品牌扩张市场的新阵地。       雍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专版
   第A08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大虹桥
   第A12版:大虹桥
   第A13版:大虹桥
   第A14版:大虹桥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广告
   第A19版:夜上海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汽车周刊
   第A2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第ZF02版:中缝10-15
堕入低谷的中国品牌汽车路在何方?
国产特斯拉将至 造车新势力承压
途昂X上市开辟中大型轿跑SUV市场
二手车异地转籍比例提升
上汽郑州基地30万辆整车下线
扫一扫
新民晚报汽车周刊A22堕入低谷的中国品牌汽车路在何方? 2019-06-05 2 2019年06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