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文体汇
     
本版列表新闻
~~~上历博两大展览见证文化互鉴和经贸交流
~~~上历博两大展览见证文化互鉴和经贸交流
~~~上历博两大展览见证文化互鉴和经贸交流
~~~上历博两大展览见证文化互鉴和经贸交流
     
2019年07月2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方瓷器渗透西方生活
上历博两大展览见证文化互鉴和经贸交流
徐翌晟
中国人物陶俑
德化窑观音坐像
葫芦形浴盆记者 郭新洋摄
  欧洲瓷都梅森是欧洲制瓷业的代表,其18世纪的瓷器风格模仿中国以满足当时欧洲市场的需要。昨天,《白色金子·东西瓷都——从景德镇到梅森瓷器大展》和《玲珑神致·冰玉匠心——明清德化瓷器精品展》两场瓷器展览同时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揭幕,展览展示中国景德镇精品瓷、中国外销瓷中的典型器、日本瓷以及德国梅森瓷器等共计75组,136件。瓷器,作为东西方文化互鉴和经贸交流的见证,讲述着东西方卓越瓷器的发展历程。

  景德镇,千年窑火不熄;梅森,欧洲制瓷工业的发源地。这两座因瓷结缘的城市被称为“瓷韵双城”。景德镇瓷器因色白如玉、价格昂贵而被认为“身价胜金银”,世界上主要陶瓷生产国都曾借鉴和学习过天下瓷都景德镇的制瓷工艺。梅森瓷器的研制和烧造也受到景德镇瓷器的启发和影响。18世纪初,德国炼金术师伯特格尔破解了制瓷秘方,他称瓷器是新的“白金”。1710年梅森瓷器厂设立,梅森塑造了“欧洲第一名瓷”的品牌,被誉为欧洲瓷都。   

  展品中有一座男性人物雕像戴蓝色的头饰,身着中国宽松的长袍,长袍上装饰着许多花卉。他的装束打扮和姿态可能受到了雕刻师皮埃尔·吉萨特(Pierre Gissart)在1697年创作的水彩画的影响。

  1635年,荷兰商人第一次把欧洲人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宽边午餐碟、水罐、芥末瓶、洗脸盆等做成木质模型,带到中国,景德镇匠师灵活配合订单的要求,制作出了瓷质的西方生活用具。

  据本次展览内容设计负责人、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部王成兰介绍,中国瓷器对欧洲产生重要影响之一是引发了“餐桌革命”。“以前西方人用粗陶、木质的器皿吃饭,随着瓷器的流入和它们自身瓷器的发展,分餐制和盛大的宴会才有了可能。”

  欧洲人认为瓷器这种灵动的物质具有魔力,有毒的东西放置其中,青花瓷便会崩裂碎掉。因而,中国瓷器成为各国王室追捧的对象,甚至有萨克森选帝侯、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以骑兵换瓷器。

  展览将持续到11月3日。   本报记者 徐翌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2019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话题
   第A12版:夜上海
   第A13版:教育专版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新民财经
   第A17版:新民财经/股市大势
   第A18版:理念分享/新民财经
   第A19版:新民财经/家庭理财
   第A20版:金色池塘
   第A21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第A22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第A23版:新民健康/广告
   第A24版:广告
二维码
导读
2019红色电影之旅火热启动
东方瓷器渗透西方生活
新民晚报文体汇A08东方瓷器渗透西方生活 2019-07-27 2 2019年07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