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四川人,一位见过面,一位还不曾谋面,但他们是我友人,是我心中的四川友人。
今年6月在四川旅行,终于有机会去观瞻数十年横卧在我脑海中这座飞架在湍急的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了。泸定桥始建于1705年,康熙皇帝取名“泸定”并书写桥名。桥长101米、宽3米,由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在茶马互市年代,泸定桥被誉为“东环泸定三千里,西出盐关第一桥。”1935年5月,红军长征途中,红二师四团英勇飞夺泸定桥一战,谱写了中国革命史和世界军事史上“惊、险、奇、绝”的不朽篇章。毛泽东写下了“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壮丽诗句,泸定桥至此蜚声中外,成为中国红色第一桥。从成都出发,行车至泸定桥约280公里。因为一半是盘山公路,车程要四至五小时。那天我跟团出行参加海螺沟两日游,晚上宿磨西镇,中午时分路经泸定桥。导游按常规在泸定桥停车40分钟。如果单单在泸定桥走一走,拍几张照,40分钟足够了。可我有点异样,不仅看得仔细,而且对桥上每个细节都想探个究竟。匆匆忙忙用40分钟把泸定桥看了个“遍”,但非常遗憾没有时间观赏泸定桥西岸的观音殿了。晚上一查,发现这座观音殿正是红四团飞夺泸定桥时,首先占领的制高点。根据红四团政委杨成武将军回忆:“观音殿内一个八仙桌大小的平面,是我军第一任炮兵连长赵章成同志当时的迫击炮阵地,有力地支援了二十二勇士飞夺泸定桥。”观音殿内至今还立着一块标牌,上书“飞夺泸定桥炮兵阵地旧址”。对于这个“重大遗漏”,我非常难过。因为参加的是散客拼团,第二天返成都换了导游和司机。我想弥补自己的“重大遗漏”,找到司机,把经过与想法原原本本向他说了。司机仔细听着,很理解。我拿出现金说:这停车费和多出来的汽油费误时费,由我承担。司机坚决不依,说:如果收钱,这事就变味了。还说,因为有一车人,大家都急着回成都,一定要想个比较好的理由,不然游客要投诉的。从磨西镇返回泸定桥约1个半小时。快到时,车上导游说,行车安全最重要,从这里回成都还有4个多小时,所以司机需要休息一下。现在大家在此放松20分钟。20分钟,让我观赏观音殿,并拍下那张“炮兵阵地旧址”的重要照片,足够了。这位司机姓杨。返回大巴时,看见杨师傅有意转过身给了我一个会心的微笑。去过泸定桥的都知道,泸定桥与泸定桥纪念馆之间,相距有1公里路。所以跟团行,基本没有机会去纪念馆。我上网查得,号称纪念馆三大珍品中,有一件是:红军飞夺泸定桥时铺设的三块桥板,原为居民杉木铺板,长225厘米,宽27、27、29厘米,叠缝拼合成一体。我反复查找,就是不见这三块铺板的照片。为了亲睹这三块木板,回到成都后,我甚至有再去泸定桥的冲动,实在因为近5个小时的车程,让人冷静下来。我想到了微信。我查到了泸定桥风景区管理部门电话,又问到了泸定桥纪念馆的电话。打过去,告知此事由文物股管。最后,也是一位姓杨的女青年接了电话。她听明了我的请求,称赞说:对泸定桥的红军文物你真是孜孜以求啊。她与我加了微信,当即就去展览大厅,拍下了这三块木板以及一旁的解释文字,传了过来。
我在微信中赞美小杨:“泸定人有红军精神”。小杨回复:“感谢上海人民对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