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人,总会遇到诸多矛盾和不愉快的事情。比如,亲人亡故、退休、家庭不和、收入下降、受伤害病等等。不同人面对生活事件常有不同的认识和处理方式。例如,当突然患上了癌症,有些老人可能会被悲哀绝望所压倒;有的虽然也会心情沉重,但却能面对现实,积极地、乐观地配合治疗,和疾病作斗争。
老年怎样才能处理好生活中的“负面事件”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老人们要有一种“心境放开”的态度。心境放开,是指要有大度的胸怀,对生活中各种痛苦和烦恼之事,都应坚持坦然、乐观情绪,要有冷静处世的态度。具体说,老年人应当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面对死亡和疾病,要坦然乐观。当亲友或老伴相继离世,当自己身体衰老和得病时,不要久久陷入自哀自怜、自暴自弃的情境中。唯有自我“解套”,接受现实,才可能处之泰然,心平气和地生活。衰老和死亡都是无法避免的,既然难以逃避,不如看开点,活一天就高兴一天。即使患了绝症,也不要过度恐慌或悲观,应积极面对,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了坦然的心态,病痛也许会减轻些。有生即有死,把死亡看作是生命的必然归宿,可能就不会过于悲哀,心灵反而趋于宁静,就能安然地度过余生。
突遇不幸事件,要学会化解。一位老人因车祸轧断了腿,整日哀叹不已。一朋友劝慰说:“别太难过,就伤了一条腿嘛,万幸的不是撞在头上,否则后果更不堪设想!”这话听起来有些不吉利,但细想一下真有道理。生活中,老人突遭不测并不少见,如果一味去叹息、后悔,结果只能愁上加愁,无助减轻痛苦。倒不如以这种“不幸中之万幸”的心理来自慰一番,化解痛苦。
遇到家庭矛盾,要学会忍耐。退休后,由于人际关系变动、收入减少,加之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与老伴、子女之间发生矛盾是常有的事情。老人应当学会用冷静的处事态度去解决矛盾。如果觉得苦闷或烦心,不妨到外面走一走,或逛街,或游园,转移一下不良情绪;也可找老朋友去倾诉、谈心,有助于宣泄内心的痛苦;有时“装聋作哑”,也不失为缓和矛盾的有效方法。
当你孤独时,要学会找乐。找乐的方式很多,可以栽花种草、养鸟喂鱼,也可到老年活动中心打牌下棋,或与朋友们聊聊天等。参加一些娱乐活动也不错,像跳舞唱歌,或结伴外出旅游等。这些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到人生乐趣。重要的是,通过这种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但可以消除老年人内心的孤独和苦闷,而且会使老人心胸更宽广,精神更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