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郊野大地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8月2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5年出了16本书,作者全是“梅陇人”
鲁哲
  用5年时间,每年出3到4本书,这个镇的“小目标”完成了。近日,闵行区梅陇镇“人文梅陇丛书”系列上新添了3本书——《我是记者》《印象梅陇》和《师说》。至此,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文梅陇丛书”达到了16本。梅陇镇“读书、爱书、写书”5年计划圆满收官。

  《我是记者》的主编刘辛培说,提出目标的时候大家还是有点担心的,“读书”“爱书”可以推进,“写书”谈何容易,但是梅陇镇党委有自己的文化自信,经过几年的耕耘,梅陇文化田野不再是一片荒芜,这里有梅陇报、《人文梅陇》杂志、“人文梅陇微论坛”,这些平台集聚了梅陇的文化资源,使越来越多的梅陇人拿起笔写下身边的喜怒哀乐。

  一位年过八旬的梅陇镇居民在一家大超市摔了一跤,老太太咨询了司法所和人大代表,觉得这官司可以打,老太太也不请律师,“理在我这边,不怕”,单枪匹马就和大超市对簿公堂,还打赢了官司。在编辑刘辛培的鼓励下,她把打官司的前前后后写了下来,成就了一篇《八旬老太胜诉记》。

  丛书里都是百姓写自己的身边事,非常接地气。《馨远梅家弄》一书的作者是生活在梅陇的村居干部。出书前,梅陇镇专门向村、居干部发出征稿启事,面对“百姓百心”,面对错综复杂的各种社会矛盾,请大家一事一议,亮一亮各自的治理妙招。书中写的都是平常生活的一些故事。其中有写居委干部帮助化解父子两代人的矛盾的《父子三年终相见》,有写排除邻里纠纷的《逆袭“叛逆期”》,有写群租的《群乱象覆灭记》……内容生动,真实感人。

  今年出版的《印象梅陇》记载了梅陇党建、社会治理和经济前行的足迹。《师说》的作者是梅陇的教育工作者。由他们说一说对校园、对学生、对家长、对同行、对本职工作的感受。《我是记者》的作者则是生活在梅陇的新闻人。

  镇党委书记杨建华说,群众文化需要接地气的方式,邀请普通梅陇人写梅陇的书,这就是文化熏陶的力量。丛书,就像是一颗文化的种子,在梅陇生根发芽,为梅陇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精神滋养。

  本报记者 鲁哲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读者之声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话题/文体汇
   第A13版:夜上海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新民财经
   第A17版:新民财经/理念分享
   第A18版:股市大势/新民财经
   第A19版:新民财经/家庭理财·广告
   第A20版:金色池塘
   第A21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第A22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第A23版:金色池塘/银发社区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创客走进金山 解码乡村振兴
奉贤乡间来了驻村指导员 帮助村民“丰年要丰收”
社戏元素融入“夜文化”
5年出了16本书,作者全是“梅陇人”
新民晚报郊野大地A065年出了16本书,作者全是“梅陇人” 2019-08-24 2 2019年08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