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临港|上海自贸区新片区·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9月2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临港一月
焕然一新
杨欢 宋宁华 杨欢 张钰芸 叶薇
■ 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 本版记者 陈梦泽 摄
  新政策

  外国人才

  “引进来”

  外籍团队

  打通“绿色通道”

  本报讯 (见习记者 杨欢 记者 宋宁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临港新片区成为人才工作及生活的热土。上午举办的临港新片区政策发布会暨金融机构签约仪式上,上海市科委(市外专局)发布《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更加便利更加开放地引进外国人才的通知》。

  市科委(市外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通知》主要以高科技领域的外国人才、创新创业外国人才为引进重点,赋予新片区引进外国人才自主权,在强调外国人才引进的同时,新片区要做好外国人才的服务工作,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5大方面——

  ● 加大力度支持引进外国科技人才 对于新片区科研机构、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国有企业等聘请的高科技领域的外国人才及新片区产业发展紧缺急需的外国人才,可放宽年龄、学历和工作经历的限制,且根据双方合同签署日期,可一次性给予2年以上的《外国人工作许可证》,提高稳定的工作预期。

  ● 支持重大项目外籍科研创新团队成员的引进 清单企业可直接推荐人才,对于不符合外国高端人才但满足基本准入条件的团队核心成员,可认定为外国高端人才并享受材料减免、流程简化等相关待遇;对于团队其他外籍核心成员如确有需要,可放宽年龄、学历和工作经历的限制。简言之,对于外籍科研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可享受B升A、从“进不来”到“进得来”的待遇。

  ● 赋予新片区外国人才引进管理及自主权 新片区作为本市首个、唯一清单企业直接推荐区域,可根据重点产业布局,推荐区内重点科技创新单位纳入“上海科技创新职业清单”,对于清单企业聘请的具有高级管理或技术职务的外籍人员可作为外国高端人才,享受办理工作许可的相关便利。新片区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人才需求梯度,给予外国人才积点计分涉及地方鼓励性10分的额外加分,吸引外国人才进入新片区工作生活。

  ● 为外国人才来新片区创新创业提供便利 针对在新片区投资或创新创业的外国人,只要企业依法设立,首次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放宽年龄、学历和工作经历的限制;在延期时,需证明公司合法经营,不存在“皮包公司”骗证或骗签现象,即可顺利延期。

  ● 为新片区用人单位及外国人才提供更多便利化服务 主要包括新片区内的用人单位可充分利用市科委(市外专局)驻外资源,为区域内用人单位提供海外引智引才平台等。

  有关负责人介绍,《通知》涉及外国人才政策突破范围较广,基本涵盖从外国人才引进、管理、服务各个环节,为新片区争取到外国人才政策的最大红利。下一步,将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努力开创上海外国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新引擎

  政策落地

  加速度

  助力企业

  “尝鲜”政策红利

  本报讯 (记者 宋宁华 见习记者杨欢)刚刚“满月”的临港新片区,正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神状态,跑出加速度,助力企业“尝鲜”政策红利。今天上午举办的临港新片区政策发布会暨金融机构签约仪式上,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新片区揭牌一个月以来临港管委会的工作进展情况。

  自8月20日临港新片区揭牌以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会同市职能部门,与国家部委紧密衔接。落实《总体方案》的78项任务分工,目前已完成9项,其余69项正在加快推进。关于落实《特殊支持政策》的80项任务分工,16项政策已落地实施;36项政策已形成相关细则初稿;其余28项具体任务不涉及政策问题,正在加快推进。此外,管委会明确了6项需尽快制定的产业扶持政策,目前均已形成初稿。各项政策细则争取年底前陆续完成。

  临港新片区揭牌一个月以来,管委会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要,根据新片区产业发展方向,在金融、产业、规划交通等方面推进一系列工作。

  金融项目方面,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落户新片区,首期规模100亿元;建设银行牵头组建的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新兴科创基金确定落户新片区,首期规模100亿元;中行、建行、农行、交行、浦发、上海农商银行等6家银行设立新片区分行并陆续开展金融创新业务,一批金融科技公司、理财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明确落户意向。

  产业项目方面,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卡脖子”的关键领域持续引进高能级产业项目。一个月来累计接洽项目近200个,其中盛美半导体、聚力成氮化镓等集成电路项目,华彬集团华东总部、大唐网络5G研发总部等区域总部,中科院微小卫星应用模块研发项目、东航GE航空发动机大修基地等航空航天项目以及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30多个项目落户新片区。

  规划交通方面,配合市规划资源局开展规划编制前期的梳理和研究工作,获得自然资源部支持后将尽快启动新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配合市交通委推动编制新片区综合交通规划,加快铁路、轨道交通建设速度,规划建设东海二桥、S3高速,进一步增强16号线运能。

  今天上午,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与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招商银行等16家金融机构开展集中签约仪式,推动相关金融机构落户新片区,开展金融创新业务,进一步加强对新片区的金融支持。

  下一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将会同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实施细则,争取让政策早日落地生根,助力企业“尝鲜”新片区政策红利。

  新高地

  优质资源

  看过来

  不惜重金

  招揽“金融贤才”

  本报讯 (见习记者 杨欢 记者 宋宁华)落户奖、综合贡献奖、金融产品及服务奖……优质金融资源看过来。今天上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支持金融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发布,通过形成政策“组合拳”,把优质金融资源吸引集聚到新片区,形成金融开放创新的新高地。

  据介绍,《若干措施》主要包括重点扶持领域、扶持对象、金融机构扶持措施、金融功能性机构扶持措施、金融人才扶持措施、金融创新奖励、招商引资奖励、经营承诺等9个方面。

  在扶持对象方面,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适用于在新片区新注册设立且财政户管地在新片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境内外金融机构和金融功能性机构。

  对持牌类金融机构、新型金融机构、投资类企业分别给予一定的落户奖励和综合贡献奖励。需要购地建设本部自用办公用房的,按照金融机构所缴地价款最高30%的比例给予项目建设奖励。在新片区购置自用办公用房的,按实际购房房价12%的比例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不超过6000万元;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按实际年租金最高100%的比例给予补贴,年限不超过三年。

  对于金融功能性机构,根据机构等级,给予最高600万元的落户奖励。在新片区购置自用办公用房的,按实际购房房价的6%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按实际年租金最高100%的比例给予补贴,年限不超过三年。研发推出的金融产品及服务产生重大示范引领作用的,一次性奖励300万元。

  《若干措施》中,为引进金融人才也是“不惜重金”。对符合条件的高管人员给予安家费或住房补贴,住房补贴与安家费补贴不重复享受。对高管人员和特殊高端人才,给予人才奖励。对境外高端金融人才的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进行补贴。

  为了鼓励金融创新,特别设立了新片区金融业务创新发展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跨境金融和离岸金融等方面的创新。每年评选出新片区十大金融创新企业和金融业十强企业,每家分别奖励200万元和50万元。每年评选出十大杰出金融创新人才,每人奖励50万元。

  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管委会将继续聚焦金融创新,选择符合国家战略需要的重点金融领域,开展跨境金融、离岸金融、贸易金融等业务创新,推动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进一步聚焦政策落地,通过明确相关操作流程和细则,让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享受新片区的金融扶持政策,推动金融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新通道

  创业沃土

  新机遇

  “老朋友”梅开二度

  “新企业”纷至沓来

  一个月前,临港这片东海之滨的创新创业沃土拉开如火如荼的建设帷幕。一月来,无论规模大小、所有制形态,各类企业紧紧抓牢新产业机遇、把握新政策机遇、瞄准新通道机遇,力争把企业发展更好融入新片区建设之中,在新平台上赢得更大发展。

  心潮澎湃 只争朝夕

  “临港是一片热土,临港新片区更是只争朝夕。似乎转瞬之间,来自全国乃至于全球的人才和资本就涌入了新片区,在我们的身边掀起了高标准、高规格的建设热潮。”作为2017年入驻临港的企业,上海仁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志明深深感受到了这一个月以来的变化。

  “作为临港新片区的企业,8月20日,我有幸参加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临港新片区建设动员大会,市委领导的动员让人心潮澎湃。”回忆起一个月前的大会,有一句话令他铭记至今,那就是:“我们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只争朝夕。政策细则还没来得及出台的,不要互相观望,先按指导精神办理。”

  2009年在金桥创立,2012年迁入张江,2017年为了建设实验室,又把办公室搬到临港,并设立了两家分公司。这家专注于射频监控产品研发和生产的安防领域高科技公司如今在临港新片区有了更广阔的天地。“临港新片区的12条人才政策,能为区内企业‘加分’,吸引更多高端人才。作为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E板挂牌的企业,我们也非常关心各类金融政策的突破。”

  “前些天,一个做港交所上市业务的金融圈朋友,托我寻找可供注册落地的园区并咨询相关政策,我说,你来的正是时候。”黄志明立刻为他对接了临港智能制造科技园的园区领导,当场就解决了所有需求问题。近期来访的客户每每聊起新片区的规划和未来展望,他也如数家珍般地向他们介绍:从特斯拉年底投产到洋山深水港的多年全球龙头地位,从上海高铁东站建设到天文馆的亮灯;无论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物联网等高端科技还是交通、教育、医疗、商业等配套工程,临港新片区都称得上一流的大手笔。

  筑巢引凤 外资聚集

  “老企业”为临港前景心潮澎湃,“新企业”则抓紧布局紧跟临港速度,其中外资大项目更是引人瞩目。

  今年5月30日,一批外资重要项目在上海集中签约,德国巴斯夫公司投资30亿元人民币,升级巴斯夫科创中心,增强对亚太区汽车和化学新材料行业客户的服务能力。3个多月后,巴斯夫再次投资上海,而这一次落子临港新片区,投资3200万元人民币,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设立国际贸易公司,重点开展进出口、离岸贸易以及转口业务。

  “上海一直是改革开放的火车头,引领中国的转型升级。”巴斯夫全球高级副总裁莫里森表示,近期公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为巴斯夫在上海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契机。巴斯夫希望紧抓临港新片区的机遇,更好地把握极具活力的中国市场,进一步扩大对华贸易,实现自身发展。

  重大改革举措优先在新片区试点,支持浦东新区的政策优先在新片区适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政策从优”原则,吸引了中外企业的高度关注。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党组书记朱芝松说,新片区揭牌以来,高端产业项目和总部企业正在加快集聚。通过前期洽谈,已具备签约落地的储备项目有70余个,涉及总投资近1000亿元。

  扩大开放 主动对接

  在最新启动的上海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中,上海市国资委透露,自贸区新片区建设重点推进功能承载区各类功能载体建设。

  上海市国资委主任白廷辉介绍,上海国企主动参与自贸区新片区的建设。全市44家市属国企在新片区里设立各类经营性机构149个,资产总额在新片区布局1.9万亿元。自贸区新片区建设动员大会召开后,特别是政策发布后,企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转型升级,打造一批具有更高开放度的功能性平台。临港集团在新片区开发建设中将推进国际性的产业和功能,吸引国际总部,包括集聚国际性人才,建设国际社区。

  本月初,国务院国资委和上海市签署深化合作共同推进落实国家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有四家央企功能性平台落户新片区,地方企业和央企签订一系列框架协议,大多跟新片区有关。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落地临港新片区的深海风电项目也备受关注。中国海洋石油东海石油管理局局长杨云介绍,中海油融风能源有限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在上海临港地区深海风场、新能源技术研发项目的区域总部和研发基地建设,构建国内深远海风电场行业平台。之所以选择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正是由于自由贸易区自由化、便利化优势,优质的产业集群等得天独厚的优势。

  多家银行纷纷成立新片区分行、发布新片区金融服务方案,助推上海自贸区深化金融改革。浦发银行8月21日在新片区设定了新片区分行,上海农商银行在里面设立了分支机构。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类企业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又迈出非常重要的一步。

  本报记者 张钰芸 叶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临港|上海自贸区新片区·特别报道
   第A05版:临港|上海自贸区新片区·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中国新闻·专版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3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上海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新民法谭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新片区满月 心动到行动
临港一月 焕然一新
新民晚报临港|上海自贸区新片区·特别报道A04临港一月
焕然一新
2019-09-20 2 2019年09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