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大街的“一品方糕”,是老街上颇受欢迎的一家店。柜台上摆放着二三十种七宝方糕,形状各异,色彩多样,不经意间撩拨起路人的味蕾。
透过一扇红木雕花窗户,店后的制作工坊一目了然。做糕师傅忙着做当季最好销的桂花方糕:抓一撮桂花,撒在刚蒸好还冒热气的方糕上,糕白如雪,花色金黄,花的香甜与豆沙的微甜糅合。
2003年前后,七宝老街改造,此后便有了“一品方糕”店。店龄不长,但做方糕的工艺却是最传统的。“我外婆做糕很有心得,妈妈的手艺就是跟外婆学的。”33岁的沈鑫在店里忙碌,前一刻在盘货,下一刻就拿起模具撒粉、定型做糕。
小店售卖的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回忆。从最初五六个品种的“家庭口味”到产品逐渐成熟,经过多年努力,“一品方糕”作为七宝方糕的代表纳入了闵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招牌产品小松糕还被装进了非遗礼盒。
年轻人的光顾给小店带来变化。方糕的颜色、形状、大小都在改变。南瓜、血糯米、麦青、紫薯等天然食材的加入,让方糕变得五颜六色起来。健康生活方式的变化,让传统七宝方糕从“重甜”向清淡一点点转变。
这些年,七宝方糕越来越有名,来买糕的不再只是本地人,不少人从市中心区域赶来品尝。买糕的外地游客也多了,“很多人来游古镇,就想品尝最传统的味道。”在沈鑫心里,要坚守的始终没变,“无论蒸煮的设备如何更新换代,纯手工制作的传统手艺是绝对不会变的。不用机器生产,不走流水线,保证每块糕原汁原味。”
本报记者 李若楠 萧君玮 陈炅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