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走在路上,也不知为了什么,忽然对自己的眼睛产生了不满:为什么你们能看清别人的相貌,却只能看见主人我的手和脚、胸和腹,看不见脸和背?
回到家中,镜子也只能照见前半身。想看看自己走路的样子,一动脚步,又出了镜框。仔细打量镜子里的眼睛:你俩虽然是个球体,但是呆在眼眶里,活像两个藏身于碉堡的士兵,躲在里面能看别人,却看不清主人。如果没有镜子,我连自己长什么样都不知道!难怪人们常叹“人贵有自知之明”。
可是造物主这么安排,一定有它的道理。谁说得清?我在沙发上坐下,闷闷不乐地合上了眼皮。
眼睛的后面是大脑。关上了前面的心灵之窗,却打开了隐藏其后的脑洞,从那里跑出许许多多念头,一如花果山上的猴子,活蹦乱跳:
——眼是人的五官之首,如果没有它们,你如何读书写字,行路为人?又怎么观赏大自然的五彩缤纷,见识人世间的千姿百态?它们为你积劳成疾,年轻时近视,年老了变花,后来还得了白内障。你应感恩而非埋怨!
——看清自己的灵魂比看清前脸后背更重要。而要做到这一点,只能靠我们大脑,靠大脑的省思。脑和眼的关系,一如手和腿,心和肺,肠和胃,相辅相成。可笑的是,你们常常把大脑的功劳归之于眼睛,什么“目光远大”、“高瞻远瞩”啦,什么“火眼金睛”、“眼光独到”啦,其实哪样不是我们大脑凝想深思的结果?
——战国时的邹忌之所以能看出城北徐公比自己美,察觉出妻妾和访客对自己的恭维,是因为他有脑子;陈寅恪晚年在双目失明的状况下,仍能著书立说,靠的也是脑子;海伦·凯勒失明又失聪,竟能掌握五种语言、出版十四本著作,还是因为她有一个管用的大脑!
——我们大脑还能调整眼睛的焦点呢!鲁迅就举过例子,同是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这些念头倏来忽往,速度之快有如电光石火。我虽是大脑的主人,这时却成了一个笨拙的驯兽师,控制不了这些心猿意马。
突然,耳边响起一声“开始清扫”,睁眼一看,原来是脚边的扁圆形扫地机器人定时启动了。刚才脑子里的那些念头顷刻散去,注意力随即转移到眼前这个小家伙身上。只见它灵活地在桌椅腿脚之间穿梭,一个房间又一个房间,极其耐心地清扫每一寸地面。看来,机器有了眼(感应器),有了脑(载有程序的芯片),再加上各种形状的手和脚,就可以在某些领域替代人的工作,而且常常可以比人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