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文化最安全的“暑托班”
“问他22号出去玩,那书展怎么办,小家伙头也不抬说,那就不出去完了。于是每天准点‘上班’,当妈的只需要定时送饭即可,书展门票当天可多次出入的规定,简直是太贴心。”书展期间,朋友圈里有不少像单小姐这样的妈妈,把精力无处释放的孩子“托付”给书的海洋。于是调皮的、乖张的、奔放的、内向的,统统找到了安放处,不管你的孩子个性多独特,都能找到更独特的书镇住他。
不少为暑假无人带娃的妈妈,感慨应该给书展颁发最佳“暑托班”奖章,解决了双职工家庭暑期带娃难题。隔绝了家里的电视机、游戏器的干扰,孩子们在书海中寻找到新的乐趣,每天都有兴奋点。同样将孩子“寄放”书展的袁小姐也表示:“从开始看简单的英文绘本,到后来能啃哈利波特的英文版小说,有兴趣又投入让孩子进步突飞猛进。比报什么学习班都有用,门票比学习班费用便宜多了。”
至于会否担心孩子的安全,妈妈们的回答是:“小宝宝当然还是要在家长看护下,十岁多的孩子都有安全意识了,再说我总相信,爱读书的大多不会是坏人。”
最美的书和最美的人
书展,除了能够让你遇见梦寐以求的书,也能让你遇见梦寐以求的人。书展中,近千场读者见面会或是签售会,都是铁杆粉丝们得以近距离接触心目中的“知识化身”的契机。
一个签售会上,研究生毕业的采采,挤在一群小孩子中间,她是来找“男神”签名的。采采说:“小时候刚接触动物小说,并不完全能看懂,但是能感受到动物世界的真实,和人与动物间的情感。说到收获,采采沉吟片刻说:“看的时候就是被情节锁住,被情感震撼,过了很多岁月如今回头看,我觉得是他们让我变得善良,不论曾经或者未来遇到什么挫折,在我心里会因这些小说的滋养,保留一份柔软,保留一份对世界的宽容。”
最好的方式是全年阅读
书展上最多的人群是老人与少儿。双休日,才多了一些“扶老携幼”来看书展的成年人。带着母亲和女儿来书展的沈女士,是大学教师。她看到书展里来往的老少,颇为感慨:“想想自己也算是知识分子,好歹自己也算是文艺青年。但是,仔细想想,自己一年半载都看不完一本完整的书。”在基金公司担任经理的刘俊,也是因为周末才有空来逛一圈:“看到书展盛况,我回想平常,参与更多的都是一些理财讲座、成功学堂,但是基本没有沉下心来看一本滋养心灵的书。”
上班族困于各种生活压力,很少能把时间分配给阅读。书展带动阅读,似乎启动的是“周末读书模式”,但是真正对人能产生长远影响和正面意义的,是人人进入“全年阅读模式”。
本报记者 朱渊 实习生 鞠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