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式联运打造“大枢纽”
2013年3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获批上升为国家战略。郑州航空港坚持以“大枢纽”建设为龙头,完善多式联运体系,全力打造立体交通“大动脉”。密集的航线为郑州架起通向世界的“空中丝路”,内陆国际航空物流枢纽地位初步确立。
2015年12月22日,投资300亿元,年客运吞吐量3000万人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郑州新郑机场二期工程建成投用。“空中走廊”在飞速发展,与之配套的地面骨干路网也在全速推进,一个“网”通全球的大枢纽正推动郑州加快融入世界。
产业集聚托起“新高地”
中原腹地,郑州之南,一个全球智能终端制造基地正拔地而起。走进郑州航空港北部,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和富士康在大陆单体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从2011年5月实现首批整机批量出货至2015年底,郑州富士康科技园累计出口手机突破3.7亿部,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390亿美元。
放眼南部双鹤湖高端制造集聚区,可谓群雄逐鹿。正威手机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这一总投资250亿元的“大块头”项目,建成后可形成2亿部手机产能。目前,150余家智能终端企业纷纷落户航空港,区内手机产量已占全球智能手机供货量的1/7。
开放创新彰显“新活力”
开放创新,引领未来。驱车行进在郑州航空港,记者真切感受到由开放创新形成的巨大推动力。围绕投融资、贸易、物流、监管四个便利化,一座内陆开放之城、活力之城、高效之城彰显无穷活力。
6月21日,郑州进口澳大利亚活牛口岸第一批次158头屠宰用牛乘坐大型货机运抵郑州机场,标志着郑州进口澳大利亚活牛口岸正式在郑州航空港投用。郑州航空港实验区获批成为我国内陆首个跨境人民币创新试点,已到位境外融资15.61亿元。“郑州航空港引智试验区”于2014年11月15日正式挂牌,成为我国第三个引智试验区。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已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双创”示范基地。
产城互动塑造“大都市”
作为城市化新模式引领者的郑州航空港,产城互动为这座航空大都市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不断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我国园林花卉行业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性盛会,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将于2017年9月在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举行。随着航空港实验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该区经济指标也全线飘红,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河南省、郑州市增幅。
“实现中国梦,中原更出彩”。人们有理由相信,在“一带一路”战略助推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一定会乘势而上、展翅腾飞,引领河南、郑州经济发展换挡提速、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