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文体新闻/文娱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艺,从“小会堂”到“大会堂”
孙佳音
▲▲ 上海文艺会堂资料照
■ 上海文艺会堂外貌陶磊 摄
  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旧照里,依稀能够看到这个延安西路200号大院最初的模样。深沉的铁皮大门和门上开出的一扇小小的门洞,让它在外表上同当年其他机关单位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门头上拙朴的“文艺会堂”四字,据说是鲁迅先生的手迹。在很多人的回忆中,这扇铁门里的世界,永远高朋满座,胜友如云。大茶室里,藤椅围成一个圈又一个圈,大家切磋技艺,交流心得。散装啤酒、内部电影、小卖部、小书店,每个文艺家都有自己关于文艺会堂的私家记忆。

  1992年,文艺会堂完成了它的第一次改建,一幢有会务、住宿、餐饮、娱乐等功能的文艺活动大楼建成。上海市文联和各协会的各项重大活动的举办场所也从原来的旧礼堂,搬入了位于活动中心底楼的文艺大厅,上海市领导与文艺界的座谈也都在此召开。2012年底,这处大院又进行了第二次改扩建。2015年,阔别三年的上海文艺会堂再度向新朋老友张开怀抱,并正式由“上海文艺活动中心”重新更名为“上海文艺会堂”。

  从“文艺会堂”到“文艺活动中心”再回到“文艺会堂”,名称变迁背后沉淀着历史底色和时代印记。地点的延续与名称的承袭,是怀念,是归来,更是新生。延安西路200号的这个大院,曾经是上海文艺人心中最温暖最亲切的港湾,如今文艺会堂要首次售票商演,360个座位的剧院并不算大,14×9米的舞台也算不得宽阔,但把上海文艺家们的浪漫“左岸”开放给全体市民,却无论如何是一件令人暖心的大事。孙佳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神舟十一号太空之旅特别报道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11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社会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大购网专版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A28版:家装专版
   第B01版:新民法谭
   第B02版:新民法谭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5版:家装之窗
   第B06版:家装之窗
   第B07版:家装之窗
   第B08版:家装专版
译笔求道路漫漫
文艺家的『家』向公众开放
文艺,从“小会堂”到“大会堂”
蔡琴 时隔三年来沪继续“不了情”
“艺术沙龙 ”推广文艺公益项目
上海硬笔书法家联谊会官网成立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文娱A21文艺,从“小会堂”到“大会堂” 2016-11-18 2 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