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政部下属的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2016年10月9日发布的《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研究报告》,全国走失老人一年约有50万左右,平均每天走失老人约为1370人。这是一个多么触目惊心的庞大数字!一个老人的走失,对于整个家庭是灾难性的事件,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是不利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根据调查,走失老人中有72%存在一定程度的记忆障碍,约有1/4的老人最终确定为失智老人。在所有痴呆中,阿尔兹海默病性痴呆约占60%,血管性痴呆则是痴呆的第二大类型。痴呆通常在7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生,没有明显的诱因,表现为缓慢进行性加重,女性更为多见。
轻度的痴呆,主要表现为记忆力的下降,近事遗忘突出,思考、判断、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下降。在这个时期,老人的躯体功能仍很好保存,但是对时间、地点等出现定向障碍。在这个时期的老人,往往得不到家人的重视,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因此,走失现象在这一阶段发生率很高。而中度至重度的痴呆老人,已经发展成明显的认知功能缺损,有不少首次就诊的患者已经进入这一阶段。但此时再开始服用药物或进行认知训练,为时已晚。
早期发现轻度痴呆的老人,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十类变化:1.近记忆障碍——丢三落四、说完就忘。2.语言障碍——找词困难、空话连篇。3.视空间障碍——熟悉的地方迷路。4.书写障碍——语义不清。5.失认失用——执行能力下降。6.计算障碍——买东西找错钱、丢钱。7.判断力差,注意力分散——烫到手、煮焦饭。8.精神障碍——幻觉、妄想等。9.性格改变——多疑、恐惧、暴躁。10.行为改变——幼稚笨拙、无效劳动。
忙碌工作的人们,请别忘记家里操劳辛苦一辈子的爸爸妈妈!多回家看看,多跟老人们说说话,早点发现认知受损的老年人,早点帮助他们获得有效的治疗。这样才能减少身边老人走失的悲剧发生。
冬天到了,寒冷的天气会对走失老人的生存产生更大的威胁。如果在路上遇见迷路走失的老人,请伸出你温暖的手,带他们早点找到回家的路!
江敏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