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三女一台戏
2004年的一天,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杨绍林总经理把黄蜀芹请去,说:“去年《长恨歌》改编演出成功以后,我就一直想做个上海女人三部曲。这次选择了张爱玲的《金锁记》,想请王安忆做编剧,你来导演。”
杨绍林做这个项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编剧王安忆和导演黄蜀芹,一个在小说界举足轻重,一个在电影圈独树一帜,虽然两人是第一次搞话剧,但她们都是“上海人艺”子弟,黄蜀芹的父亲黄佐临是“人艺”老院长,王安忆的父亲王啸平则是“人艺”老编导,曾执导《霓虹灯下的哨兵》等话剧。
黄蜀芹一听,这是个好创意!但是,郑长符刚刚去世,她情绪低落,逢人便说:“最爱我的人走了……”确实,朋友们一致认为,没有郑长符体贴入微的呵护,黄蜀芹可能不会有这么大成就。郑长符毫无疑问是最适合黄蜀芹的,她离不开他……黄蜀芹觉得自己状态不佳,好像提不起创作热情,便有些犹豫,“我不知道行不行……虽然从小看过不少话剧,但我从来没排过话剧呀!”
不过,因为父亲的缘故,黄蜀芹对话剧觉得有种神圣的使命感。她明白,父亲生前非常关注话剧的发展,与杨绍林也有交情。而且,有这么件事情做,也许可以让自己振奋一下,尽快从郑长符去世的阴影中走出来。所以,黄蜀芹对杨绍林说:“我答应了。尽管心里还不太有谱,《金锁记》我也没看过,但是投入做一回自己感兴趣的事,是很吸引人的。”
王安忆接到杨绍林的邀请后,开始编写剧本,三易其稿,而且每改一稿都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终又回到小说原来的叙述顺序:小户人家出生的曹七巧被一桩贪慕虚荣的婚姻毁掉了幸福,也亲手毁灭了一双儿女的爱情和婚姻。限于话剧的篇幅,王安忆删掉儿子长白那条线,强化女儿长安婚姻被毁的过程,集中写了母女的命运。
对王安忆的剧本,黄蜀芹很满意:“话剧最重要的是剧本和演员,她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这个剧本很具戏剧特质,而且将戏剧的叙事方式掌握到了骨子里,她为二度创作所做的提示很明确,连舞台上的纱帘也在剧本中很清晰地写到了。”
黄蜀芹和杨绍林一致认定关栋天来演男主角姜季泽,请吴冕来演女主角曹七巧。
与导演电影和电视剧一样,黄蜀芹不会过多干预演员的表演。演员们来到排练厅,黄蜀芹对大家说:“你们先按照自己的理解走地位,设计动作,对台词。你们去做吧,一种方法不行,就找两三四五个方法,选一种就可以了。”
黄蜀芹很温和,全然没有大导演的架子,这让第一次排演话剧的关栋天渐渐消除了紧张,与老资格话剧演员吴冕对戏又得到很多帮助,越来越进入状态。但是,关栋天跟吴冕有感情戏,还有身体接触,而京剧中从来就是“男女授受不亲”的,所以他一碰吴冕就脸红,表演总是不到位。黄蜀芹就对关栋天强调说:“你必须按剧情要求做,一定要过这个关!”
黄蜀芹就看着他们一遍遍排,然后喊“停”,走到他们身边,说:“刚才的五遍里面,第四遍最好。就按那个来吧。”
对整部戏的场景设计,黄蜀芹追求的似乎还是她一直提倡的“做旧”。她希望舞台上干干净净,反对复杂、凌乱,重点突出演员的表演,为观众呈现一个可恨又可怜的曹七巧。所以,台上没有过多的陈设,采用传统戏剧“一桌二椅”的写意模式,并用黑背景来衬托演员艳丽的服饰——这又是她的习惯做法。
2004年10月5日晚上,《金锁记》公演。开幕之前,黄蜀芹再次对关栋天强调:“马上要上场了,其他地方你都过关了,就是和女演员的身体接触,你一定要放松,不要怕难为情啊!”关栋天终于明白,随和亲切只是黄蜀芹的外表,其实她是个特别坚持原则的人,尤其是对艺术追求的精益求精,不会放弃一点点。
演出时,黄蜀芹听到观众席上不断传来笑声,她也笑了。
关栋天没有辜负她的期望,和吴冕搭档演得非常精彩。杨绍林的创意成功了,“三个女人一台戏”收到了比想象更好的效果,第一轮六场戏的票销售一空。